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有以下几个措施。
1.定期进行随机抽样称重、测胫长
确保每周称重一次:称重是正确评定鸡群群体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的有效方法。3周龄前可采取群体称重,每个群体30只鸡左右。3周龄后可采取个体称重,抽取的比例取决于鸡群大小,一般应占全群鸡数的5%,不应少于100只,小群也不应少于50只。对抽测的鸡要逐只称测,分别做好记录。
称重时间:在每周的同一天进行,以确保称重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鸡群生长和发育状况。
称重后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与本周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下月的饲喂量,使鸡只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在掌握体重的过程中,从4周龄开始,每2周测量1次骨架发育,观察是否与体重发育一致。一般是测量胫部(即由足掌至踝关节的部位)的长度,至少应有90%的鸡胫部长度为标准长度,长短不超过标准值的5%。
2.及时合理地调群
根据称测结果判断鸡群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分群管理,根据小群发育状况调节饲养水平。应及时淘汰那些鉴别错误、发育很差和明显有病的鸡只,对死亡鸡只及时处理,对于笼养蛋鸡及时补充缺位,保持每笼鸡数一致。对挑出体质较弱、个体较小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标,以此提高整体均匀度。
3.调整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均匀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饲养密度过大则鸡群活动受限、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采食、饮水都不均匀,生长发育缓慢,极易使部分鸡体重下降影响鸡群均匀度;密度过小,则饲养成本增加。具体要根据鸡舍和设备配置来决定,饲养密度建议如下:地面平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10只~12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6只~8只;网上平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12只~14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8只~10只;立体笼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20只~24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12只~16只。
上一篇: 母猪冬繁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下一篇: 鉴定西瓜成熟度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