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如何用火炕进行甘薯育苗?如何正确测量火炕育苗床的温度?? 甘薯

如何用火炕进行甘薯育苗?如何正确测量火炕育苗床的温度??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如何用火炕进行甘薯育苗?如何正确测量火炕育苗床的温度??

搜索

复制

1、火炕的搭建方法:

  炕长450厘米-650厘米,宽230厘米-330厘米,一般长为宽的2倍。炕墙高40厘米-45厘米,墙厚30厘米左右。顺炕的方向中间挖主火道沟通灶口处深80厘米,炕尾深50厘米,横火道沟在墙角处深为30厘米,回烟道沟在炕首处深为18厘米。主火道、横火道、回烟道宽度为60厘米-70厘米。从火道沟中间向下挖25厘米见方的火道。于炕首外侧挖烧火坑并建炉灶,灶顶要低于火道底部,使其与火道有较大的坡度。主火道挖好后,即可在火道沟上密铺秸秆抹泥,在炕首100厘米内应铺3层秸秆抹3层泥,100厘米-160厘米可减为各2层,以后为各1层。主火道盖好后再挖横火道和回烟道,并在墙外回烟道修好烟囱。然后松土,填床土整平即可,再后生火升温,排薯。烧火加温时,不能烧得过猛,以免烫伤种薯或幼苗。

  2、甘薯育苗用种量

  要根据栽插期、育苗方法以及品种出苗的特点、种薯质量来确定。一般一亩春薯需种薯量35~40公斤。苗床面积的大小应当根据排种薯数量和排种密度而定,火炕育苗1平方米床面可排薯种20~25公斤。

  3、种薯精选与处理

  “好种出好苗”,种薯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茎线虫病)的均不能作种。薯块大小均匀,单块重150~250克为宜。种薯过大,苗质虽好但出苗数少,增加用种量和苗床面积。种薯过小,薯苗细、弱。种薯选用夏薯。夏薯具有生长期短,生活力强,耐贮藏,感病轻,出苗早等优点。种薯必须做到三选,即出窖时选,消毒浸种时选,上床排种时选,剔除病、伤和不合标准的薯块。

  排薯前为防止薯块带菌,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0液浸种5~10分钟。

  3、排种时间和排放方式

  采用火炕育苗,应在当地薯栽插适期前30~35天,当地春分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7-8℃,排种;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一般顶(头)部皮色较深,浆汁多,细根少、芽眼多。尾部皮色浅,细根多,细根基部伸展的方向朝下。薯块大小差别较大,排种时最好大小分开;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应当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尽量做到摆放后上部平整。大块的入土深些,小块的浅些,使薯块上面都处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出苗整齐。

  种薯排放有斜排、平放、直排3种。大都采用斜排方式,斜排以头压尾,后排薯顶部压前一排种薯的1/3,如果压得过多,会加大排种数量,出苗数虽然增加,却使薯苗拥挤,生长细弱不良,降低成活率。平放种薯一般多用在露地育苗,排种时头尾先后相接,左右留些空隙,能使薯苗生长茁壮,出苗也均匀一致。直排种薯虽能经济利用苗床,但种薯排放过密,薯苗纤细,栽后成活率不高,不应提倡。

  4、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育苗期的控温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

  (1)前期高温催芽:从排种到薯芽出土,以催为主。要求适当提高床温,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气,促使种薯萌芽。种薯排放前,床温应提高到30℃左右。排种后使床温上升到35℃,保持3-4天,然后降到30℃范周内,最低不要低于28℃,起到催芽防病作用。

  (2)中期平温长苗,从薯苗出齐到采苗前3-4天,温度适当降低,仍然主攻苗数和生长速度,但不要让苗生长过快。注意适当控温,避免温度过高。前阶段的温度不低于28℃,以后逐渐降低到25℃左右。掌握有催有炼相结合的原则。

  (3)后期低温炼苗,大田栽苗前3-4天,把床温降低到接近大气温度,温床停止加温,昼夜揭开薄膜和其他防寒保温设施,薯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提高其适应自然的能力,使薯苗老健。

  5、采苗采用高剪苗

  剪苗特别是高剪苗可以减轻薯苗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病原物的携带量,有效防止或减轻大田病害的发生。采苗时选取壮苗,剪苗时要保留3-5厘米以上的基部,不要连根拔。

  6、采苗后追肥

  育苗应当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1次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如饼肥、尿素或人畜粪尿等。追施化肥要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以免化肥粘叶,“烧”毁薯苗。如果叶片上有残留化肥,要及时抖落或扫净。如追施尿素,每10平方米一般不超过250克。追肥后立即浇水,以发挥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