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播种后必须及时进行查苗补种、清棵蹲苗、除草追肥、中耕培土、排涝灌溉、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工作。创造对花生生长发育有利的条件。
1、查苗补种。苗全苗壮是花生丰产的基础。花生基本齐苗后,需及时进行查苗补种,一般宜在播种后10~15天进行。补种的种子应该经过浸种催芽,并在缺苗地可撒少量化肥,以加速幼苗生长使其赶上早播的幼苗,达到生长平衡。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可采取育苗移栽,在房前或地头平地作苗床,与大田同期播种,双粒并播,当花生子叶转绿至主茎4片真叶时起苗移栽到缺苗处。
2、清棵蹲苗。花生清棵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我国北方花生主产区全面推广的一项先进的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增产效果为6.6%到23%。清裸时闻掌握在花生齐苗后5~10天。清棵方法:可先用大锄在行间深锄一遍。随后用小锄扒土清棵,把幼苗周围的土向外面扒开,使2个子叶露出来,清裸的深度以两片子叶露出地面为准,要注意不要损伤或碰断子叶。
3、中耕培土:
(1)中耕:中耕的作用,一是疏松表土,蓄墒散墒,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温。二是减少杂草危害,适时中耕,可以有效地消灭或减少杂草,同时可以减轻病虫害。中耕锄草要做到勤、净。中耕应在清棵15天后,在现花时结合施苗肥进行,要求浅锄,刮净杂草,尽量使花生茎枝基部少掩土,以保持清棵蹲苗的环境。
(2)培土:培土的主要作用是缩短果针入土距离,使果针及早入土,并为荚果发育创造一个疏松的土层,同时培土后在行间形成垄沟,便于排水增湿。培土应在田间刚封垄时或封垄前已有少量果针入土、大批果针即将入土时进行。如果大批果针已经入土再培土,往往会增加后期的上部果针入土机会,只能增加秕果和幼果,而使原已入土的果针所处的土层变厚,反而对荚果发育不利。培土过早则杂草尚未全部发芽,培土后还会继续滋生,只能用人工拔草。培土要求达到垄顶平、垄腰胖,切忌培成锥形。
4、看苗追肥:
(1)苗期的长势长相要求:叶色和株形是衡量长相和长势的主要外表特征。我省各地花生栽培实践证明,每亩产量200千克以上高产花生,苗期生育形态要达到:苗矮节密,叶色浓,主茎高不过25~35厘米:枝多(5~6个)棵壮不过旺,根瘤菌多固氮强;叶面积系数0.3至0.6,茎粗节密花早放;开花时主茎叶6,、7,叶色较淡、株健壮。开花时主茎不到7~8叶,则表示植株个体营养不足,长势差,必须适当追肥。主茎高超过35厘米,茎枝基间距大于1.5厘米,主茎叶片超过7叶才开花则有徒长现象,
(2)花针期长势长相:生长正常的花生,进入花针期时,叶色逐渐由淡转浓,但植株生长不过猛,主茎与侧枝日生长量普通型品种不宜大于1厘米,珍珠豆型品种不大于0.4~O.5厘米,主茎叶片数不少于12~14片,叶面积系数宜达到2左右,大量下针期以3为好。要求此期茎齐叶厚,侧枝封行。达不到这样的长势长相则需要追施磷、钾肥,超过上述指标则应进行化学调控,
5、排水和抗旱:
花生的需水特点:各种类型的花生的需水规律都是“两头少,中间多”。
上一篇: 萝卜如何储藏?
下一篇: 苹果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