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黄芪的栽培方法是什么? 其他经作

黄芪的栽培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黄芪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比较耐旱,怕积水。碉寒,能在田间越冬,但翠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能丰产。禁止重茬。

栽培管理:

1、种植方法:用种子繁育。冬前播种和春天播种均可。冬前在霜降立冬节,春播在春

分至谷雨节。需注意的是,种子硬实较多,吸水力差,出苗率较低,故应掌握采种季节和采种期。在种子呈褐色时采收,种子老熟变为黑色带斑点时则成为硬实,很少发芽,为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应作催种处理。将种子浸于50℃的温水中,随时搅拌到凉,加水量心浸种子为度,浸泡6—12小时后将种子捞出装入布袋催芽,而后播种。黄芪种子一般3天出芽。如不能及时播种,会造成损失,所以一般不做催芽处理直接播种,但事先作好发芽试验。亩用新种子1—1.5公斤。

  播种前选地势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沙质土壤,施足底肥,翻耕细

耙,做成宽、畦整平,浇水过3—5天后,能入畦操做时,用铁耙搂平畦面,按行距23—27厘米开2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里,用大锄角顺沟推一遍,将种子与沟底湿土紧密结合在一起。再将畦面活土搂平搂细。因品种不同,有的第一年只生茎叶,不开花结籽,二年后才开花结籽,有的品种当年开化结籽。人们习称硬杆和软杆黄芪。

2、田间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少浇水,多松土,以促使根系下扎。苗6—7厘米时株距10—13厘米定苗。苗高17—20厘米时进行追施,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发酵饼肥25—40公斤。将要开花时需水量逐渐增多,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种子于小暑成熟,这时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如果雨水多,应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3、主要病虫害: 7—8月易发生红根病(也叫黄花紫纹羽病),虫害有钻心虫和地老虎,对病治疗。

4、收获加工:种植当年秋后或第二年秋后,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将根细心挖出,抖去泥土,去掉芦茎,晒干,捆成小把出售。一般当年亩产干品250—300公斤。

1、播种:水选种子,用充实饱满的种子播种。播种时间,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直播在垄上开沟3—5厘米,踩底格子,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3—5厘米,镇压一次。

2、育苗移栽:在整好的苗床上开沟,沟深3—5厘米,沟与沟之间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镇压一次。应保持床土湿润。播后15—20天出苗,当苗高6厘米时除草松土,一年3—4次。结合除草间苗,保持株距3厘米左右。到秋季将育苗进行移栽,移栽最佳时间10月中上旬。在打好的垄上用犁开15厘米宽的沟,沟深依苗根的长度而定,按株距20厘米,将苗单株或双株的根斜放于沟内,使芦头排列整齐,覆土10厘米,用木滚镇压。

 1、间苗、定苗、补苗: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补苗。
  2、追肥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或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厩肥2000kg加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0kg、饼肥1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
打顶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3、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