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高抗旱品种 经验得知,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躲过生长后期干旱的机率要大得多,因此可以考虑选用早熟品种。然而,早熟毕竟只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一个重要性状,而具有能在不同水分状况、不同田块和不同年份均表现优良特性的抗旱品种才是稳产、高产品种。
2.抢墒早播 这是干旱区玉米保苗经常采用的一项措施。当地表土层厚2~3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00克/千克以上或播前遇雨时,为了避免失墒后难以下种,可将播种提早10~15天趁墒播种,但要注意随播随拍实地表,以防跑墒影响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穗大。
3.提墒播种 若地表干土层较薄(3~4厘米),可在播种的前天晚上或黎明趁露水未干,地表较湿润时,耙耱1~2遍,以保住”露水墒”,降低干土层厚度,随后用一般方法播种;当地表干土层达3~5厘米,而底墒尚好时,可在播种前采用耙耱或镇压的方法提墒,增加上层土壤的水分含量,以促进种子发芽和次生根的生长,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确保全苗;当地表干土层的厚度已达5~6厘米时,则应在播前用石磙、砘子或其他镇压器镇压1~2遍。
4.借墒播种 当地表干土层超过5~6厘米,但底墒较好时,犁开1条较深的沟,将种子种在沟底的湿土层中,再盖上一层薄薄的湿土;也可先用犁开沟,然后在沟中重犁1次,将种子播在湿土内,浅盖后轻压,并保留犁沟。借墒播种法可使种子能够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
5.造墒播种 当地表干土层超过10~12厘米,且底墒不好时,为了不耽误农时,就必须采用造墒播种法。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进行浇水穴播,或先用犁、耧开沟,然后顺沟浇水播种。
6.膜侧播种 采用宽窄行种植法,地膜只覆盖玉米窄行,将玉米播在地膜边缘的土壤里,播后及时镇压。这一播种技术可使3毫米左右的降水由膜上集流于玉米播种穴内,大大改善了玉米根际的水分和土壤环境,较常规覆膜玉米平均增产8.3%~10.3%。
7.地膜双槽覆盖播种 在已整好的田块上,先按玉米种植行距开两条槽,使两槽中间和两边形成槽梗,再在槽梗上覆盖地膜,槽内播种玉米。双槽覆盖后,由于槽内地势低,可形成聚水漏斗,将床面上的降水聚到苗孔内,便于植株吸收利用,提高降水利用率。
8.应用抗旱新型农机具播种 在目前研制成功的抗旱农机具中,以旱地注水播种机较为适宜。该机不仅采用精量穴播技术播种,而且在播种的同时还将水注入种子底部,可一次性完成注水、播种、施肥、覆土、镇压、覆膜等多项作业,注入的水可满足种子发芽至出苗前对水分的需求,能有效解决由于春旱造成的出苗难的问题,起到出全苗、促壮苗的作用。
9.开沟等雨播种 在干旱严重而又缺乏水源的地方,可采用开沟等雨抗旱播种法。一般先按玉米行距用犁开好沟等待降雨。地膜玉米可先起垄,待雨水后抢时覆膜播种。
10.推广抗旱拌种剂 抗旱拌种剂,如“太阳鸟”、“旱地龙’,等,含有一种高效吸水剂,它具有高达2000倍以上的吸水率。用其播种后,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膜,可将土壤中分散的水分迅速吸到种子周围,使种子周围的土壤成湿土状态,种子吸水膨胀、发芽、生根,及时供给种子养分,促其快速扎根到深土层中吸收水分。而根部附近的吸水剂仍在继续吸水,释水,使苗度过干旱生长期,起到了抗旱保苗的效果。
11.育苗移栽 将直径3~4厘米粗的玉米秆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将切好的玉米秆,放入30%的尿液中浸泡两昼夜,使玉米秆的穰充分吸水,然后将催芽至露白的玉米子塞入穰中,将已塞入子粒的玉米秆一根挨一根排列在预先整好的育苗池中,再覆湿土拍实,以促根下扎,每天洒水,保持覆盖土湿润。待生理苗龄2叶1心,最大3叶1心时移栽。由于育苗移栽不伤根,因此,无缓苗期易成活。
直播每穴播种2~3粒种子,用营养钵、营养块、营养坨和塑料软盘育苗移栽的,每钵(块、坨、穴)播催芽种子1~2粒。因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播种量也不同。一般清种直播,每亩播种1.5~2.5kg。播种时应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适宜播深5~6cm,覆土3~4cm。土质粘重,含水量高,地势较低洼时,宜浅播4~5cm,浅覆土盖籽;反之适当深播6-8cm,南方春玉米宜浅播浅覆土。
上一篇: 当前沼气建设的障碍是什么?
下一篇: 发绿的马铃薯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