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炭疽病1、症状主要为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3、防治方法。(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4)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二、茎腐病1、症状主要为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和湿度大时易发病。3、防治方法。(1)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2)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3)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4)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天停药。
三、病毒病1、症状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2、病源及传播途径。病源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3、防治方法。(1)收获时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2)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3)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35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
上一篇: 香瓜的果肉有哪几种颜色?
下一篇: 甘蓝黑腐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