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严重的达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青枯病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尤其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又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太阳暴晒时发生。 症状表现: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然后逐渐变黄;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发病条件: 1.雨量 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如在北京地区,凡是7、8月间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2.植株生育阶段 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这是由于植株在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就大量发病。 3.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 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 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低,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值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 (1).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北京德农郑单958、农大108等。 (3).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4).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5).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因为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 (6).增施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7).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玉米青枯病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病高峰,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叶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田间80%以上病株呈青枯状,玉米青枯后严重影响粒重,使千粒重下降,使产量降低。
防治青枯病应以抗病品种为基础,配合药剂处理种子,调整茬口,适期晚播,合理密植,与矮杆作物间作,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
1、选用抗病品种如德农郑单958。
2、每亩增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
3、扩大玉米与其它品种的间作面积。
4、适时晚播。
5、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6、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
上一篇: 山羊糕瘫软综合症怎么治疗?
下一篇: 大白菜包心紧实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