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斑枯病从6月到收获都有发生,危害叶子。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往后发展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直径0.2-2.5cm。病斑在紫色叶面上外观不明显,在绿色叶面上较鲜明。病斑干枯后常形成孔洞,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脱落。在高温高湿、阳光不足以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从无病植株上采种。②注意田间排水,及时清理沟道。③避免种植过密。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80%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但是,在收获前半个月就应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不带农药。
(2)红蜘蛛危害紫苏叶子。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最盛。红蜘蛛成虫细小,一般为红色,有时黄色。红蜘蛛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黄白色小斑,后来在叶面可见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常见叶子脱落。
防治方法:①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掉;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旁杂草。②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但要求在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上不留残毒。
(3)银纹夜蛾7-9月幼虫危害紫苏,叶子被咬成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虫在植株上作薄丝茧化蛹。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1、主要病害:锈病、斑枯病、根腐病、白粉病、菟丝子。
2、主要虫害:蚜虫、红蜘蛛、银纹夜蛾。
1主要病害
1.1锈病:锈病是由单孢锈菌属真菌侵害所致,病菌主要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染发病,病斑上散发出大量夏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一般在雨季发病较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和种植过密、通风透光较差的地块也较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发病时,由下而上在叶背上出现黄白色斑点,后扩大至全株;后期病斑破裂,散发出橙黄色甚至黑色粉末状物,直至叶片枯黄脱落,提早枯死。其防治方法:
1.2斑枯病:斑枯病也是由真菌侵害引起的,病菌越冬主要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的地块,发病严重。一般初夏发病,直至深秋。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步扩大成大病斑,干枯后形成孔洞,直至叶片脱落。其防治方法:
1.3根腐病:属真菌病害,主要靠雨水、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农具传播。在高温多湿、低洼积水、土质粘重、多年重茬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危害根茎,主根受害腐烂,不出侧根,植株矮小,严重时茎叶枯萎死亡。其防治方法:
1.4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适温为16—24℃。高温高湿与高温干旱交替天气,植株生长势弱时,发病严重。其防治方法:
1.5菟丝子:在一些紫苏的高产田块中,有时可以看到一块一块的紫苏植株被许多金黄色细丝缠绕得东倒西歪,叶片变黄凋萎。这就是全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从紫苏体内吸取营养,养活了自己,损伤甚至害死了紫苏。其防治方法:
2主要虫害
2.1 红蜘蛛:主要刺吸紫苏叶片和幼嫩部分,特别在紫苏生长中后期,危害严重,造成植株畸形、早衰。其防治方法:
2.2蚜虫:俗称蜜虫,是昆虫界的“女儿国”,繁殖特快,一旦发生若不及时防治,就能危害成灾。其防治方法:
2.3银纹夜蛾:主要危害叶片,对其防治,要抓住低龄幼虫,在其未扩散前用药,在用药时间上要针对夜蛾具有昼伏夜出特点,20:00以后喷药效果较好。可选用2.5%敌杀死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Bt乳剂(苏云金杆菌制剂)500—1 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 500倍液。
紫苏主要用作特菜,要注意食用安全。因此,在采收前要留出安全间隔期停止用药。如50%抗蚜威为6天,2.5%溴氰菊脂乳油为2天,2.5%功夫乳油为7天等。 分享到:
上一篇: 沼气池启动应注意那些问题?
下一篇: 黄瓜为什么叶梗出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