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鸡病防控的消毒、免疫与用药方法? 兽医兽药

鸡病防控的消毒、免疫与用药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消毒建场时做到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净、污道分开,鸡舍间距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如育雏室布置于上风向,产蛋鸡舍布置于偏下风向,舍间距为舍高的3~5 倍,有条件的应建立防疫隔离带。严控传染源,实行全进全出,做好空舍的清理、消毒和管理工作,不混养其他畜禽,禁止携带家禽及家禽产品进入场区。各鸡场要按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生活区、生产区内外环境、鸡舍、孵化厅、饲养车间、进舍人员、饲养工具、饮水、种蛋、车辆等的消毒制度,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粉尘、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含量等,确保病死禽、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2 免疫合理地进行鸡群免疫,并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免疫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C 和维生素E 等,提高免疫效果。根据本场实际,并结合当地的疫病情况,制定适合本鸡场的免疫程序是免疫的关键。要确定重点防控哪些疫病、选用什么疫苗、用多大剂量、采用哪种接种方法、每次接种的间隔时间等。接种前必须对疫苗的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做疫苗效价检测,接种后有无不良反应等要做好记录。抗体检测除新城疫外,还需进一步开展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产蛋下降综合症等疾病的检测工作。3 药物预防根据本场发病情况,有计划地在一定日龄对鸡群投药,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变换给药种类。一些鸡场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支原体等细菌性病尚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而至今未研制出适用疫苗。在鸡群不同的饲养阶段如育雏前期及各种应激因素 (断喙、转群、疫苗接种)会激发这些病,此时投放适量敏感药物预防很重要。预防用药时,不要长时间低剂量使用单一药物,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产蛋鸡和肉鸡还要避免鸡蛋、鸡肉中对人们有害的药物残留。4 鸡病防治乱用药的实例硫酸庆大霉素加入雏鸡开口料。在进雏时对雏鸡使用开口料相当普遍,一般是加入维生素和抗生素,但雏鸡各个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会造成损害。有些养殖户把硫酸庆大霉素加入雏鸡开口料,对雏鸡有较强的肾毒性和损害肠壁绒毛器官。建议使用比较安全的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等。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腹泻。青霉素价格低廉,且抗感染效果好,一般无毒副作用,因此常有滥用现象。青霉素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有些养殖户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腹泻,药物的抗菌谱不对,疗效不佳。对鸡使用强力镇咳药。禽类发生慢性呼吸道病时多会甩头而不会咳嗽,故使用强力镇咳药没有实际效果,可选用化痰和抗菌消炎药,以缓解气管黏膜炎症反应。用有机磷酸酯类药。驱虫有机磷酸酯类药对猪驱虫效果良好,但禽类体内缺乏充分的胆碱酯酶储备,对抗胆碱酯酶药都非常敏感。故在养鸡驱虫时一般不用“敌百虫”(邻氨基苯甲酸)作驱虫药内服。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苯并咪唑等,也可选用 “驱蛔灵”(枸椽酸哌嗪)。用解热镇痛药解救热应激。禽类无汗腺,夏天高温热应激时,呼吸频率高。应用氯丙嗪和降低体温药物虽能减少部分鸡只的死亡,但也导致血压下降、血糖降低、排卵延迟甚至大群产蛋停止等不良反应。因此,对鸡的热应激应加强物理降温,维持食欲,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维生素 C、杆菌肽锌等药物。禽类味蕾很少,缺乏味觉,嗅觉功能也极差,使用苦味健胃药,因不能有效刺激味觉感受器而达不到反射性健胃作用。因此,应选用芳香性健胃药,如大蒜,助消化药,如稀盐酸等健胃药物。使用催吐药来排除毒物。禽类不会呕吐,鸡内服药物或其他毒物中毒时,用硫酸铜、去水吗啡等催吐药来排除毒物无效。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除去未被吸收的毒物。有机磷药物中毒时可用软管投服 0.1%高锰酸钾,在饮水中添加阿托品,并用双复磷解毒。防治球虫病不添加维生素。鸡大肠吸收维生素 K的能力较弱或为了控制球虫病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的缘故,很容易引起鸡的维生素 B 和K 缺乏症。故使用防治球虫病药物的同时,应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养殖户用热水稀释药物,破坏药物活性或使其失效,如防疫接种用疫(菌)苗受热能破坏其活性,使之失效。维生素 C 和 B 族维生素受热可破坏其内部结构,从而影响功效。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用热水稀释后也会破坏其结构,影响抗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