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管玉米分蘖掰还是不掰,最终还是得看它是否会影响产量。P.R.Carter的结论是:玉来的分孽不会影响田间籽粒产量。
史振声的研究结果为:在8个产量性状中除每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变化外,其余6个性状留蘖比去孽均有显著改善。每穗粒重量最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72.22%。二是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平均增加66.04%。三是每行粒数明显增加,平均增加35%。四是增加了穗长,平均增加4.24厘米,即增加30.85%。有效穗长增加更为明显,平均增加34.34%。最后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均达极显著平准。
宋凤斌的研究结果为:无论是覆膜还是不覆膜,不去分孽的各参试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产量均超过去分孽的10%以上。
程新奇的研究结果为:拨蘖比无蘖单穗鲜苞重平均高47.3g,高出约17.4%,比有蘖的高14.9g,平均高4.9%。
刘宁等人的研究结果为:保留分蘖的玉米比打掉分蘖的穗长增加,千粒重增加29g,但是打掉分蘖的比保留分蘖的平均增产3.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掰不掰掉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在程新奇、刘宁的实验中,掰掉玉米分蘖比不掰掉分蘖增产,但是幅度很小。而其他几人的实验说明不掰掉玉米分蘖比掰掉分蘖增产,而且增产幅度很明显。并且有的学者认为去分孽的玉米子粒产量比保留玉米分蘖的降低,可能原因由于去分孽时所致的伤害引起的(伤口修复、病虫害侵害等),但是有待研究。
一般大田玉米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籽粒,玉米植株产生的分蘖会消耗植株体内的有机营养,并削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另外,由于玉米的大部分分蘖最终不会形成结实果穗,即使能够结实也只是形成一个小的顶生果穗,而且很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收获价值。因此,分蘖肯定会对玉米的籽粒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生产上建议及时将玉米的分蘖去除,去除时尽量使伤口小一些。但是如果生产目的是为了收获整株秸秆作为家畜饲料,那么苗期形成的分蘖对玉米群体生物产量则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玉米分蘖出现时,大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分蘖会争夺养分,造成减产,就会去田间逐棵的去掉分蘖,其实,大可不必,很多的研究表明,分蘖不行成果穗时,分蘖的养分会向果穗转移,在分蘖形成果穗时,分蘖与主茎之间 不进行养分转移。
经过对玉米分蘖的田间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8月初,玉米的分蘖开始退化,萎缩,8月中下旬,分蘖大多干缩,到收获时,除地头极个别的仍然存活外,田间分蘖全部退化萎缩。通过测产,玉米分蘖对产量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没有必要消耗时间专门去田间摘除分蘖。
上一篇: 萝卜褐斑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