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倒伏时间不同造成的产量损失也不同。一般田块减产10-3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因此,对小麦倒伏应及早预防。
一、 喷施多效唑。 每亩用多效唑 40 克对水 30 公斤,进行叶
面喷施。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
二、 喷施矮壮素。 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亩
喷 0.2%~0.3%的矮壮素溶液 50~60 公斤,可有效地抑制小麦节
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
三、 喷施助壮素。 每亩用助壮素 15~20 毫升,对水 50~60 公
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
四、 喷施烯效唑。 在小麦拔节前 10~15 天用 5%的可湿性粉
剂 1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一次,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据资料
介绍,在未遇风、不倒伏的情况下,施用烯效唑的小麦比对照平均
增产 15.4%。
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洒助壮素或矮壮素都可以。
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小麦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麦田,是影响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春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其综合技术措施如下:
1、科学运筹肥水。
返青期亩群体65万头以上的高产麦田,待小麦第一节间定长后(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这样既可减少无效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又可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品质。中期追肥要特别控制氮素化肥的追施,培育高光效群体与健壮的植株,注意增施磷、钾肥料,可用磷酸二氢钾0.2%?0.4%液进行叶面喷肥。
2、深锄断根。深中耕是控制群体、预防倒伏的重要措施,对群体大(起身期亩群体90万头以上的高产麦田)、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起身前后深中耕8?10厘米,切断浮根,抑制小分蘖,促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加速两极分化,推迟封垄期,促植株健壮生长。
3、适当镇压。对群体较大、植株较高的麦田,除控制返青肥水和进行深中耕外,起身后拔节前还要进行镇压,以促根系下扎,蹲粗茎基部节间和降低株高。镇压视旺长程度进行2?3次,每次间隔4天左右,镇压时还应掌握“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
4、化学控制。
化控是防止小麦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麦起身期亩喷200ppm多效唑溶液30公斤,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每亩喷0.13%?0.3的矮壮素溶液50公斤?70公斤,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助壮素15毫升?20毫升,对水50公斤?60公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
下一篇: 产蛋鸡忌用哪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