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颖枯病主要危害穗部,多发生在顶端或上半部小穗的颖壳上。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并扩展至整个颖壳。小麦颖枯病也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产生褐色病斑。各病斑后期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未成熟的麦穗极易受侵染,这与小麦成熟度增加,颖壳内含糖量的减少有关。?xml:namespace>
小麦抽穗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1:400倍式波尔多液、25%苯菌灵乳油800-1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隔15-20天一次,喷1-3次。
穗部染病先在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颖壳上开始为深褐色斑点,后变为枯白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其上长满菌丝和小黑点。
茎节染病呈褐色病斑,能侵入导管并将其堵塞,使节部畸变、扭曲,上部茎秆折断而死。
叶片染害初为长梭形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有淡黄晕圈,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剑叶被害扭曲枯死。
用百菌清、代森锰锌、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颖枯病主要危害穗部,多发生在顶端或上半部小穗的颖壳上。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并扩展至整个颖壳。小麦颖枯病也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产生褐色病斑。各病斑后期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未成熟的麦穗极易受侵染,这与小麦成熟度增加,颖壳内含糖量的减少有关。
上一篇: 玉米南方锈病如何用化学措施防治?
下一篇: 早春茬大棚苦瓜的栽培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