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 > 绿化建设 > 北方牡丹花苑如何管理? 绿化建设

北方牡丹花苑如何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培土法

培土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用绳把植株开展的枝条轻轻捆扎靠拢,然后培土覆盖全株,土层覆盖厚度要超过枝条15cm以上,此法适合于较矮小的植株。

2.草、叶洒水冰冻法

10月下旬以后,在洒水能结冰的气温条件下即可进行。用碎草或树叶将植株枝条之间的空隙填实,用秸秆或碎草围裹植株枝条,厚度要超过枝条20cm以上。捆扎好,洒透水,使草叶冻结一块。此方法适用于较高大的植株。

3.草、叶薄膜覆盖法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之间进行。用碎草或树叶做覆盖材料,要高出植株枝条10cm左右,然后用较厚而坚固的塑料薄膜盖严,周围用土压牢,上盖草苫或秸秆防风遮光,以免春天阳光照射,膜内升温过高,使鳞芽提前萌动而产生冻害。此方法最适合成行、成片栽种的植株。

4.捆扎套袋法

10月下旬将植株枝条捆扎好,再加少量草围裹后即可用塑料布罩严,下部用土压牢,外用草苫或秸秆围严捆扎(道理同盖薄膜)。此方法对生长高大或矮小的植株都可应用。塑料的大小视植株高矮而定。

另外,还可将植株埋三分之一,上部盖草后用筐或篓压严;也可用土埋植株三分之二,上部枝条用花盆盖上等方法。总之,以上各种防寒措施都能达到植株安全越冬的目的,其基本方法可分两类:土埋或草盖。两种方法都有实用价值,各有所长。在选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植株较矮,栽植较稀,就近取土方便,可采用培土法;如植株较大,株行距又密,就近取土有困难,需从其它地方运土封埋时,以采用草盖的方法为好。无论采用哪种防寒方法,在防寒前最好浇一次"封冻水",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

牡丹越冬后,在温度回升并稳定在0-4℃时,即可逐渐撤除防寒物。第一次可撤去薄膜及部分覆盖物,保留厚度2-3cm,让其自然生长顶出覆盖物。待新技长到6-8cm、幼叶始展时,再撤除剩余覆盖物,做修枝除芽工作。另外,春季新技抽生时,可视气候干湿情况,适时洒水,增加空气的湿度。因为,此时地表虽解冻,下层仍是冻土层,气温回升快,新枝生长迅速,急需大量的水分供应其生长需要,所以,要在新技萌动时浇一次透水。此时如地表层干燥;部根系不能吸取充足的水分供给新技生长,新枝常会缺水枯萎,蕾败育。

北方地区引种栽培牡丹,对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有些在中原开花良好的品种,一旦引植北方后,由于对日照时间的减少而导致的生育期缩短较为敏感,因而会发生植株的长势明显变弱成花串降低,如:胡红、飞燕红装、盛丹炉、状元红等品种。有些品种花型质
量变劣,花瓣层次减少,如:赵粉、宫样装、峰火等品种。这类的品种不灾引种。但也有的品种适应性强,仍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如:乌龙捧盛、紫二乔、迎日红、珊瑚台、彩绘、粉中冠、昆山夜光、银红巧对等品种,不但生长健壮,而且花开繁多,花色、花型标准不减。这样的品种则适宜引种。

北方牡丹的露地栽培,必须解决越冬防寒的问题。但是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在靠近树林南边的几株"乌龙捧盛"近几年没有采取任何防寒措施,也闯过了寒冬。由此可见,牡丹也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被迫改变其固有的遗传特性,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样通过多年的引种驯化,最后培育出适应寒带生态环境的品种是有希望的。在引种驯化方法上,可采用实生苗的多代选择或逐步驯化两种方法。

实生苗的多代选择法:根据植物发育的原理,由种子产生的实生苗可塑性较大,在牡丹幼苗发育阶段,进行定向培育最容易动摇.其遗传性,产生与北方严寒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遗传变异性,从而获得适应北方寒冷条件的新类型。此法是将牡丹种子在北方寒冷地区进行连续播种育苗,再经过几代的选择,选出既适应北方环境条件而又能保持牡丹优良特性的个体。

逐步驯化法:就是将牡丹分阶段逐步引种到寒冷的北方。方法是将牡丹实生苗或种子分阶段逐地区向北方引植,使牡丹逐步经受新环境条件的锻炼,动摇其遗传保守性,而获得新的适应特性。这样分阶段引种到一个个过渡地区,并逐地区培育出下一代,经过长时间的连续播种选育几代后,从中选出适应严寒能力最强的牡丹植株。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