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生物学特性
麻黄是麻黄科多年生小灌木,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性。生育适温为20~25℃,分枝旺盛,温度在10℃以上即可萌发成枝。因此,适宜的播种时期是4月中旬,适宜的采收期为第三年的10月底~11月初最佳。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2.1选用良种
我国药用麻黄有11种,河西走廊主要的品种有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和膜果麻黄。其中中麻黄分布面积大,品位高、质量好,为麻黄加工厂主要的收购对象,也是栽培的主要品种。
2.2整地施肥
麻黄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养分的中性砂壤土最好。并在播前要深翻整地,深翻以40厘米为宜,达到深、细、平、实、匀。同时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肥40~45千克,磷酸二氢钾45千克。
2.3精细播种、定苗
麻黄播前用30℃的温水浸种4小时,进行催芽,播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1.50~2厘米,播后盖2厘米厚的河沙,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亩播量为300克,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效果更好。
2.4中耕除草
麻黄草是多年生植物,常伴生有许多杂草,与麻黄争水争肥,对麻黄的产量和含碱量影响极大。因此,要结合中耕,及时除草。
2.5积极防止虫害
虫害是影响麻黄产量和产碱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用1000倍的菊马乳油或10加倍的4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喷洒,效果良好。
2.6适时采收
一般5~6月为麻黄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下一篇: 红丁香的花期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