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冬季小麦防护措施有哪些? 小麦

冬季小麦防护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由于麦田周围自生麦苗多,田块播种较早,加之今秋土壤湿度大,致使叶锈发生较多。加上前期气温较高,今年小秋复种面积大,叶蝉寄主增加,小麦播种后迁至麦田取食危害。致使今秋麦田条沙叶蝉发病面积大。麦蚜、麦蜘蛛也有发生。现介绍一些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选择。
  当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小麦锈病病叶率达到10%,且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对条沙叶蝉,可通过合理密植,增施基肥、种肥,合理灌溉,改变麦田小气候,增强小麦长势,抑制该虫发生,及时清除小麦田内的禾本科杂草,减少虫源。也可用药物防治,即用直径33厘米的捕虫网在麦田内捕捉成、若虫,当每30单次网捕10-20头时,及时用药防治。可用芸苔素7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病毒立克1000倍液(或其他防病毒病药剂)、尿素75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混合喷雾。配制药液时,先用温水,将一包2克的芸苔素化开后搅匀,1分钟后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病毒立克等倒入,加满水,再搅拌1分钟就可喷施了。
  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等。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蚜虱净25毫升或大功臣20克或吡虫啉20克兑水40-50公斤,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