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

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一、发病原因: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二、临床症状:病牛前期反刍停止,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后肢僵硬,站着时频繁倒腿,走路步态不稳,甚至跌倒,有的患牛两后肢向后移位而呈现出犬坐姿势,中期精神沉郁,卧地不起,轻症的头能抬起而颈呈特有的S状弯曲。重症的侧身躺下,头伏在胸壁上或歪向臀部。体温下降到38-35℃,皮温下降,肢端发凉,鼻镜干燥。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微弱或缺失,前胃弛缓。心音减弱,心率多达80-100次/分钟。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心音几乎听不到,心率可达120次/分钟。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

三、诊断: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肌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四、治疗方法: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1)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10%氯化钙200-3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生理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10毫升,混合静注,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15%磷酸氢钠200毫升、15%硫酸镁4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用0.1%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2)乳房送风法。让牛侧卧,洗净乳房,挤出浮汁,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然后将消毒好的乳导管插入乳头内,外接乳房送风器,向内缓缓送风。送风后用纱布将乳头扎住约30分钟后解除,适当按摩乳房,防止气体回流。注入空气数量以乳房皮肤膨胀紧张、乳区界限明显、轻轻按压感觉有弹性为度。冲气量过多会引起腺泡损伤,冲气量不足影响疗效。对单用钙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用此法或与钙剂治疗并用效果较好。

(3)病牛的护理很重要。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症状
本病可分三期。
第一期:兴奋期,主要是兴奋和强直,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病牛不愿运动且不能采食。头振摇、舌脱出或磨牙。体温正常或上升。后肢明显强拘,运动失调,同时后肢伸出,僵硬如棒。
第二期:伏卧期,病牛以胸骨着地而卧,意识常消失,头偏于一侧,颈弯曲而倾向于肷部,不能起立。鼻镜干燥,皮肤和四肢末端冰冷,体温低于正常(36~38.5℃)。眼干燥,凝视。肛门松驰,反射消失。心音强度减弱和心率增加(约80次min以上),脉搏微弱,静脉难以怒张。瘤胃积滞,便秘。呼吸无明显变化,但可听到呼吸时的呻吟声。瞳孔对光反射机能不全或消失 。瞳孔正常或极度扩大。
第三期:昏睡期。病牛侧卧,几乎陷于昏睡,四肢伸出,对被动运动完全无抵抗,不能呈伏卧姿势。一般体温下降。循环系统症状极为明显。大多数病例,脉搏不能检知,心音微弱,心率增至120次min。颈静脉难以怒张,常有瘤胃臌胀。
如不治疗很少自行恢复,少数病例可维持几天不发生变化,但大多数在12~24 h内发生恶化。动物因呼吸停止或在痉挛状态下死亡。
若同时有低血镁症,则典型病征发生变化。除第一期外,强直和感觉过敏依然持续。高度兴奋,眼睑发生纤维搐搦。声音或触摸的刺激容易引起强直性痉挛。可有牙关紧闭。心率和呼吸频率高度增加,心音极强。如不治疗则在痉挛状态下死亡。
若同时有低血磷血症时,临床上虽呈现典型的产后瘫痪症状,对钙治疗各方面都呈现效应,但母牛不能起立。
若同时伴有产道损伤,则输钙、镁、磷制剂都不能使病牛站立,而呈强直性卧地,病牛病情极度恶化。
若伴有创伤性心包炎,病牛对钙制剂反应极为敏感,极力挣扎,心动过速(达120次min以上),心动紊乱,企图起立,但更易加重病情,直至死亡。
若伴有产后败血症,则体温升高,呼吸喘促,病牛不嗜睡,心音增强,心率加快(100次min以上),并伴有粘脓性分泌物从产道流出或可见阴道粘膜及阴唇的损伤、胎衣不下等。
并发酮病时,有消化紊乱,兴奋、痉挛或抑制,呼出气、乳、尿中带有酮味,乳汁苦涩。

奶牛产后瘫痪症又称乳热症.其特点:奶牛在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6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分娩后的3~5 d,故称为产后瘫痪.治愈母牛在下次分娩时,有可能再度发病.

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肌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1)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10%氯化钙200-3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生理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10毫升,混合静注,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15%磷酸氢钠200毫升、15%硫酸镁4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用0.1%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2)乳房送风法。让牛侧卧,洗净乳房,挤出浮汁,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然后将消毒好的乳导管插入乳头内,外接乳房送风器,向内缓缓送风。送风后用纱布将乳头扎住约30分钟后解除,适当按摩乳房,防止气体回流。注入空气数量以乳房皮肤膨胀紧张、乳区界限明显、轻轻按压感觉有弹性为度。冲气量过多会引起腺泡损伤,冲气量不足影响疗效。对单用钙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用此法或与钙剂治疗并用效果较好。

(3)病牛的护理很重要。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