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西葫芦 > 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西葫芦

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日期:2014-04-21 16:19 作者: 来源:江苏启东市农业委员会 点击: 1020
下载文件:

  病毒病又叫毒素病、花叶病等,群众称疯病,属全国性病害,露地西葫芦最易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为害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因毒原种类不同,分为黄化皱缩型、花叶型和两者的混合型。

  1.黄化皱缩型幼苗、成株均可发病,植株上部叶片先表现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色斑点,以后整叶黄化,皱缩下卷,植株节间缩短,矮化。病株大部分不能结瓜,或瓜小且畸形。

  2.花叶型幼苗4~5片真叶时即可发病,新叶出现褪绿斑点,以后表现为花叶,有深绿色凸起疱斑,严重时顶叶变为鸡爪状。茎节缩短,植株矮化,不结瓜或果实畸形。

  二、发病规律 本病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除了寄主之外,尚有种子带毒之说。主要传播媒介为蚜虫,通过接触也可传播。自然条件下,天气干旱,气温偏高,蚜虫严重时,病毒病发生早而重。温室内有多种蔬菜或杂草等病毒的寄生植物,且有蚜虫发生时,发病机会多。而缺水缺肥时,发病植株的症状表现尤为严重。

  三、农业防治措施

  1.泥浆选种 带有病毒的种子比正常种子为轻,可以通过泥浆选种剔除。

  2.药剂消毒 浸种后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20~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再进行催芽。

  3.消除田间或温室内的杂草,减少病毒寄生。彻底治蚜,消除传毒介体。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 用抗病威600~800倍液,或用病毒必克600~800倍液,或抗毒剂1号对300~4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也可每7~10天喷1次5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连喷2~3次。

  发病时可用下列混合药液喷雾:

  五合剂:0.1%高锰酸钾+0.3%磷酸二氢钾+1%食用醋+0.5%尿素+0.5%红(白)糖,7~10天1遍,连喷3遍。发病初期喷用,第一次用药时喷洒量要大些。

  菌毒清合剂:0.25%菌毒清+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5~7天1遍,连喷3遍。

  医用病毒灵10片+硫酸锌40克+高锰酸钾12.5克+农用链霉素2.5克,上述药剂碾碎后,先溶解在少量冷水中(热水易使容器爆裂),然后加足12.5千克冷水,再按0.5~1毫克/升的浓度加入三十烷醇,5~7天1遍,连喷3遍。

1 西葫芦病毒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1.1 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化、花叶和蕨叶3种类型。黄化型植株瘦弱,叶片黄薄变小,新生竟茎蔓纤细扭曲,植株先端节间缩短,花器小且不舒展。花叶型初期顶部叶片上出现绿镶嵌花斑,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到处可见浓绿与淡绿相间的镶嵌花斑,叶面凹凸不平,叶片小而皱缩,植株节间变短。蕨叶型表现新叶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瘦小,不发棵,有时顶叶表现簇生不生长。坐果前发病,花器发育不良,难于坐果。坐果以后发病,果实发育不良,易形成畸形果,严重时果实小,表面凹凸不平,产量低,商品率差。

  1.2 病原与传播途径

  据研究,西葫芦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侵染所致。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蚜虫和守瓜等昆虫传毒和汁液接触传染,清理败残病叶,授粉,采果等田间农事活动也是传染的途径之一。

  1.3 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大棚前茬为黄瓜、甜瓜等作物,或与瓜类作物邻作、间套作也易感病;大棚内西葫芦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植株往往发病较重。大棚西葫芦病毒病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轻,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毒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表现症状,此时发病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 大棚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2.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栽培的西葫芦抗病品种较少,据调查,早青一代等品种较抗病毒病。

  2.2 种子消毒处理

  晴天中午10-15时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浸15min(分钟),捞出再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20min,或用10%的磷酸三钠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晾干播种。

  2.3 注意茬口安排

  西葫芦尽可能不栽植在前茬种植瓜类的棚内,棚内不间作,套作其他瓜类作物。

  2.4 实施高温闷棚

  在西葫芦栽植入棚前15天左右扣棚覆膜,并密闭大棚,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病毒的失毒温度60℃左右,以杀灭棚内毒源,此项措施对前茬种过瓜类作物的大棚忧为重要。

  2.5 遮阳网育苗

  秋延迟栽培的西葫芦,育苗时最好采用银灰色遮阳网覆盖,既可以防高温,保水分,又能防蚜虫和守瓜危害。

  2.6 重视防治虫害

  由于棚内温度高,蚜虫和守瓜的生长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虫害发生往往来势凶猛,应从苗期就彻底防治,药剂可选用2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25%抗蚜威乳油25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栽植时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直到避蚜的效果。

  2.7 加强肥水管理

  每667m2大棚施用优质腐熟的有机肥5000kg和磷肥50kg作底肥。苗期轻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植株进入开花现蕾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惠满丰等叶面肥,以促进生长,增加植株抗病毒能力;并注意适当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当植株出现初期症状时,应增加氮肥的施用。

  2.8 防止接触传染

  在进行棚内农事操作时,健株与病株要分别进行采果摘叶用过的刀具最好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不要碰断或践踏茎叶,以免传病,极个别植株发病时可以拔除,以控制传染源。

  2.9 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NS83耐病毒诱导剂60倍液喷雾,或喷洒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另外,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