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后遇到久旱不雨的天气,要分别采取有效抗旱措施,主要如下四点:
(1)抗旱救苗。充分利用有效灌溉动力与水利设施,全力投入抗旱救苗、保苗。具体掌握上采取“四先四后”,即先水稻后旱谷,先高田后低田,先远田后近田。在旱情较重能全部救苗的情况下,先常规水稻后杂交籼稻。重点应放在萎蔫持续6~8天以上的田块。尚未枯死的稻株,心叶仍保持绿色,虽发生卷叶萎蔫多日,但夜间大部分叶片还能展开,根系较为有力,这样的稻苗还有救活的希望,应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保持稻苗。受旱稻田的灌水,因受水量的限制,宜先进行湿润灌溉,待遇降雨后,再浅水灌溉。水稻灌浆结实期应防止断水过早,以提高粒重。
(2)复水后及时追施肥料。高温干旱影响水稻吸吧的能力,致使水稻生育受到抑制,表现个体生长量普遍不足,群体茎蘖数一般只及正常水稻的40%~70%。因此,复水后,应抓紧迫施氮肥和复合肥,数量因苗而定,一敢折纯氮5公斤左右。如苗数不足,复水后叶片转色不明显、叶色仍偏黄,应增加用肥数量,后期因苗施好穗粒肥。如果8月中旬才灌上水,对这部分受旱水稻,应先施恢复生长肥,再重施粒肥,以减少颖花退化,促进灌浆结实。
(3)加强病虫防治。受旱水稻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推迟,复水施肥后,叶色加深,故需加强病虫防治,尤其对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及稻瘟病等防治不可忽视。
(4)从抗旱栽培观点来制定栽培策略。全国丘陵及山区种植水稻面积较大,常年旱情发生的机率亦较高,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坚持抗旱栽培。一是大力兴修水利,通过多 种途径,扩大引、灌水能力,增添动力设施,发展井灌,竣深塘坝、水库,增加蓄水容量,提高供水能力;二是优化水稻品种布局,坚持以耐旱的杂交籼稻当家;三是推广肥床旱育秧和多蘖大苗栽培,既可有效节省大田灌溉用水,又有利于增产、增收效果。
上一篇: 如何晒制干草?
下一篇: 鸡青霉素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