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我省大豆减产,甚至绝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危害,成了困扰豆农进行生产的难题,时下全省各地的春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许多农民也就这一问题,想通过来了解更多更新的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新技术。
据专家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块绝产,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可采用如下技术。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传统有效的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种麻、亚麻效果最好,其他作物需间隔9年种大豆。
2.转基因抗病育种+轮作。大豆通过转基因获得抗线虫能力,也需轮作。
3.克百威(呋喃丹)。克百威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有驱避作用,无灭菌作用。在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等偏轻以下的地块,3%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用45-75公斤与大豆种子、肥料混播,有驱避作用,对大豆安全,后期胞囊线虫病的数量会成倍增加。35%多克福种衣剂仅有10-15天的驱避作用,只能做到推迟侵染,减轻危害的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数量会以几何数量增加;在中等发生以上的地块使用化学药剂无效;每公斤大豆种子用呋喃丹有效成分2.4克即产生药害,症状为大豆子叶边缘红褐色,真叶小而呈圆形、叶边缘红色,有的叶干枯、脱落,茎细弱,根弯曲、须根少或不长须根。
上一篇: 盐肤子的性味归经如何?
下一篇: 玉米穗肥施用一般在玉米几叶时施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