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鳗鱼的主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其他水产

鳗鱼的主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狂游病

1、病原

  不明,怀疑为病毒感染,并与水质恶化、营养不良有关。

2、症状

  发病前出现异常抢食、食欲极为旺盛的现象,数日后可见鳗鲡不摄食,在水中乱窜。3天~5天后,病鳗出现反应迟钝,鳍红、烂鳃、烂尾、肝脏肿大、充血或发白等症状,呈极度虚弱衰竭而死。死后鱼体僵直,头上扬。此病死亡率达90%以上。

3、流行情况

  流行时间为4月~11月,其中5~6月最为严重。欧洲鳗最易得病。

4、防治措施

  (1)内服"鱼康宝1号",以1%的添加量加入饵料中投喂1周。

  (2)保持水质清洁为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要避免投饵过量,经常清除残饵;投饵高峰期可每10天用"底质改良剂"(15公斤~25公斤/亩)或"塘底净"(100克~500克/亩)清洁底质,配合用"降氨灵"(500克/亩)降低水体氨氮;每半月泼洒一次"光合细菌"(2千克~3千克/亩)或"高效利生素"(300克~500克/亩),这些措施都能改良水质,预防该病的发生。

  (3)同时内服"鱼康宝2号"(按饲料量1%添加投喂);为改善鳗鱼体质,加快康复,可在饲料中添加"解毒保肝散"(按饲料量0.5%添加投喂);另外,加大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可加快康复进程,可加用"包膜Vc"(按饲料量0.2%添加投喂),效果更好。

二、居线虫病

1、病原

  寄生在鳗鱼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

2、症状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鳗鱼的鳔腔,以吸食鳗血为生。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到压迫,血流受到阻碍,鳔组织发炎。病鳗浮在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导致鳗鱼死亡。

3、流行情况

  本病流行地区广,发病率高,凡新养鳗的地区几乎都有此病。体重60克~100克的鳗种容易发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为多,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较少。

4、防治方法

  杀灭鳔居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可用"百虫净1号"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4ppm。

三、指环虫、三代虫病

1、病原

  拟指环虫、指环虫、三代虫等。

2、症状

  拟指环虫、指环虫、三代虫用锚钩及边缘小钩钩住鳗鱼的鳃组织,并不断地作尺蠖式的移动,摄食吸吮鱼血、粘液及组织细胞等,造成鳃组织损伤、出血,也导致其他病原生物的入侵。病鱼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上皮细胞增生,鳃肿胀,妨碍呼吸。在夏季,拟指环虫等大量寄生,导致病鱼狂游、不摄食,往往造成幼鳗大量死亡。

  3、流行情况

  本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通过水体传播,病鳗运输、转移池塘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在日本、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都有流行,主要危害鳗鱼苗种,发病季节为6月~9月,水温25℃以上,特别是梅雨季节,水温骤变时更为严重。

4、防治方法   

  (1)内服"杀虫王3号"(200克加入50公斤饲料)连喂3天~5天,如病情严重,一周后再喂一个疗程;

  (2)全池泼洒"百虫净1号"使池水成0.5ppm;

  (3)全池泼洒"康农水宝2号",面积8亩~10亩水深1米的鱼池用100毫升。如仍有少量虫体,在第一次用药后的1周~2周,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