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蔬菜的病毒病如何防治? 其他蔬菜

蔬菜的病毒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轮作套种 采用不同作物和品种的轮作和套种,可以减少病原积累,防止病害 严重发生。
2.选择适宜播种期 播种期的选择对病毒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

3.加强苗期管理 苗床和苗期的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因为 苗床上的病株,可能成为大田发病的重要毒源。

二、种植抗、耐病品种 采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防治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多数抗病品种可以 抵抗病毒复制和扩散,有些蔬菜可以抗传毒介体,如甜瓜、番茄、马铃薯、甜菜等蔬菜 的抗蚜品种,由于蚜虫不喜欢这些品种,传毒几率大大降低。

三、防治传毒介体 大多数植物病毒病是通过介体传染的,因此,防治传毒介体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重 要措施。但是,由介体传播的病毒,往往还有其他传染途径,如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病 毒,蚜虫短时间的取食即可使植物获毒,所以防治介体传毒比较困难。防治传毒介体的 方法,包括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物理诱杀和驱避等多种措施。

四、消灭病毒的侵染源 病毒的侵染源主要是种子、繁殖材料、带毒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

五、病毒疫苗的应用 用人工诱变获得致病力较弱的病毒株系,叫弱毒疫苗。由于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 弱毒株侵染植物后,能干扰强毒株的侵染,使之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减轻,达到控制强病 毒株系对植物的危害。如用弱毒株N14等防治TMV引起的番茄、辣椒病毒病,有较好的防 治效果。

六、生物农药防治 化学药物防治也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之一,但由于化学药剂往往对植物有药害且对 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使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天然抗病毒生物农药有的已产品化,应大 力提倡使用。但生物源抗病毒农药的作用特点与化学农药有很大不同,只有了解其作用 特点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生物源农药有植 物性农药、农用抗生素和其他生防制剂,按其作用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保护膜型 在美国等地使用脱脂牛奶,可作为这种作用机制的代表。它们在植 物叶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于植物表面,减少病毒感受点,对由机械摩擦传染和蚜 虫传染的植物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类型的农药,一定要在植物感病前喷施, 才能起到防治作用,所以要在苗期就开始,每隔一定时间使用一次。如等到病毒已经入 侵到植物体内,则不会有效果。 2.钝化病毒 作用于病毒粒子,使其暂时或永久钝化,失去侵染能力。如从商陆 汁液中提取的蛋白质PAP,可以和TMV结合,降低其侵染活性。某些五羟基黄酮类似物可 以与病毒粒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减弱病毒外壳蛋白亚基间的结合,使RNA暴露,破坏 病毒粒子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病毒的侵染。这种类型的制剂,兼有保护和一定的治疗作 用,最好也在植物感病前喷施,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属于这类型的生物农药制剂有抗毒 丰、NS83增抗剂等。 3.抑制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复制和扩散 植物病毒在寄主内的复制和扩散主要分 为脱壳、病毒核酸复制、病毒蛋白合成、病毒装配和寄主体内长距离运输等几个环节, 对其中某些环节的抑制可以防止病毒的增殖,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这类抗病毒制剂 对病毒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在植物发病初期使用,但此类农药目前较少,且多为 化学合成农药。 4.诱导抗性 某些植物在受到病毒侵染和抗病毒剂激发后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一些 抗病毒物质。 在受TMV侵染的心叶烟中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能力的含磷糖蛋白,被称为 抗病毒因子,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一些诱导剂能诱导抗病毒因子的产生,如用酵母 RNA注射到心叶烟中, 可诱导产生抗病毒因子,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水杨酸、 草酸等可以诱导植物中过氧化物等一些酶的活力增强,从而增强植物抗病毒的能力。 5.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生长,抑制症状表达 有些抗病毒药剂可以调节植物生 长,如赤霉素、芸薹素等一些激素对番茄、辣椒、西瓜等蔬菜病毒有明显的疗效,喷施 后表现花叶、卷叶的植物可以恢复,新叶完全展开。另外一些植物性抗病毒剂在喷施后 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一些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寄主植物中病毒含量并未降 低,却可以通过维持植株中叶绿体含量而抑制病毒症状的产生。 总之, 生物农药的大量使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 能保持对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达到可持续控制病害的目的。抗病毒生物农药来源于 动植物或微生物,对植物药害小、副作用小,低残留,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应大力提倡 各种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和利用。

一、认识蔬菜病毒病

蔬菜上能发生很多病害,但是唯独系统性病害难以防治,系统性病害就是说致病菌能够侵染整个植株体,发病严重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不同于霜霉病、灰霉病等局部侵染病害,只是侵染叶片、果实和茎干。这就要求我们的药剂具有很好的内吸性。而且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例如虫害、田间操作、种苗传播等,所以在高温季节蔬菜的病毒病就非常难以治疗,尚属于世界性植保难题。

二、蔬菜病毒病防治经验

1、注意增强植株抗性大家总是认为,防治病害就要用药治疗,但是对于蔬菜病毒病来说,增强植株抗性应该放在第一位置。例如叶面喷施增强抗性的调理剂,甲壳素、芸苔素类,经过试验一些生物菌直接可以明显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毒病。

这一点与我们人类的病毒病性感冒有相同之处,只要我们自身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感冒的几率就小。这就是我们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却不感冒的道理。

2、一些病毒病容易混发细菌这也是大家不明确的一个方面,例如条斑病毒病经常混发细菌,可以病毒药剂与细菌药剂混配效果好。

3、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例如黄化病毒、蕨叶病毒类与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4、注意用药疗程在文章开始,已经将病毒病需要药剂的高内吸性说了,但是当前的药剂很难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只能需要一个用药周期来满足。如果病毒病发病严重,建议大家要连续用3遍药,5至7天一遍,同时尽量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

5、一定注意田间操作蔬菜的病毒病大多通过伤口传播,虫害(白粉虱、螨虫、蓟马等)传播是一个方面,田间操作是造成温室病毒病大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吊绳、摘果、摘叶等,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可以将发病植株做好标记,尽量不要管理它们,或者最后管理,或者直接拔出棚外。

6、不要棚室周围种植大量容易感染病毒病的蔬菜在外界温度较高时,菜农朋友习惯在棚室前后种植大量无关蔬菜,以供家庭食用,例如番瓜(吊瓜)等,或者在棚室内种植容易感病毒病的其他蔬菜,比如种植黄瓜的温室内种了几株辣椒,都能容易造成病毒病大发生。

7、注意抓住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时期通过实践证明,苗期以及生长前中期都是病毒病的容易发病阶段,所以要提起预防。

8、选择种植抗病毒品种

9、高温、干旱是病毒病的发病条件在高温季节注意遮荫降温,小水勤浇。

10、在拔园时,要将植株拔出干净,不要让大量根系留在土壤中在拔园之前要先将土壤浇水,二三天后再将植株拔出,否则会有大量根系残留在土壤中。因为病毒病属于系统病害,根系中可能病毒病菌源存在,虽然病毒病不是通过土壤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