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菜用甘薯有什么特点?如何栽培? 甘薯

菜用甘薯有什么特点?如何栽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菜用甘薯主要特征特性有叶鸡爪形叶片绿色中等大小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薯块纺锤形皮红色、肉白色蔓短分枝多耐肥水茎叶再生能力强薯块萌芽性较好出苗数和采苗量多。

1引进菜用甘薯优良品种2选好薯地精细耕整。结合其生育特点选用土壤结构好 、肥力水平高、土地平整、排灌方便、施足基肥精细耕整做到土层细碎松泡干湿适度。“三沟”畅通排灌方便。3采用温床育苗或露地地膜育苗4采用高垄双行适时早插合理密植。5合理肥水管理和加强田间管理6适时采收和留种方法的选择。

1 特征特性

菜薯1号叶形深复缺刻(鸡爪形),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茎中短蔓型,茎粗0.6cm左右,腋芽萌发迅速,单株分枝多,平均单株分枝23个。茎尖产量高,采收期长,一般每亩可采摘茎尖2500kg左右。薯块纺锤形,皮红色,肉白色,亩产500kg左右。

菜薯1号茎尖柔嫩、香滑爽口,绒毛少,粗纤维含量少。熟化后色泽鲜绿,久放不变色,味道鲜美,可烹炒、作汤。菜薯1号的采收旺期(6~9月份)正值绿叶蔬菜淡季,市场需求量大。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高于15℃时才能开始生长,18℃以上才可正常生长,在18~36℃范围内,温度越高根系生长越快,在10℃以下茎叶生长明显受阻,霜冻会冻伤植株地上部或导致全株死亡。对肥水的要求高,适宜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通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在茎叶生长盛期保持土壤湿度80%~90%,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育苗 可采用温床育苗或露地地膜育苗,露地地膜育苗一般3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应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活的地块,按2m宽分厢,在厢面上按0.5m宽开播种沟,播种后盖火土灰加盖本土,雨后或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揭膜,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5kg提苗。温床育苗3月初下种,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出苗、生长快,可提早上市,增加产量。

3.2 定植 采用高垄双行,适时早插,合理密植。薯苗长至有4~5个节间就可开始剪插,菜薯1号生长需要深厚的土壤,大田应垄作,做垄规格为垄宽1m(包沟),在垄上开穴,种植双行。株距30cm,亩植4000株。定植应选择晴朗天气午后,阴天或雨前后进行,定植后淋透定根水,若遇连续高温或光照强的天气,要每天淋水,并要防止过高的土温灼伤倒地的薯苗。

3.3 合理肥水管理 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应集中穴施,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肥力低的山区脊薄地必须加大肥料的施用量。温度适宜,菜薯1号插后10天左右根系基本形成,20天左右即需中耕培土并每亩追施尿素15kg,以促进薯苗快速生长,以后每隔15天需追肥一次,追肥以腐熟的人畜粪水加复合肥或尿素为佳,采摘后及时补肥,每次采摘茎尖2天后用速效肥对水浇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频繁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度80%~90%。为了保证品质秋后要增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进行叶面喷施。

3.4 加强田间管理 栽插后15天至封垄前一般进行1~2次中耕培土。在生长期间,土壤常因浇水和受雨水冲刷,表层板结,应结合防草,经常进行松土和培土。在采摘过程中,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多,采摘节位上升,茎叶交错,老叶过多,不利于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可适当剪除过多的茎蔓。

菜薯1号抗病能力强,只要不是在薯瘟和薯病毒病高发地种植,一般不须打药治病,但由于叶用甘薯茎叶比较脆嫩,容易遭受斜纹夜蛾等食叶性害虫的危害,可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如天霸、施特安、锐劲特等进行防治。

3.5 适时采收薯苗栽插成活40天左右,可开始采摘茎叶,适宜采摘的茎尖长度为9~15cm,茎尖完全展开叶片数为4~6片叶,可用剪刀或用手直接摘取。采收时应避免损伤嫩叶,以免产品发黑,影响外观,同时宜松散排放,防止发热而灼伤嫩芽和嫩叶。采摘间隔时间为10~15天。采摘完茎尖的长蔓应及时修剪,隔天待刀口稍干后及时补肥。

菜用甘薯的特点: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多,地下部块根产量高,茎叶食味佳,抗病、再生能力强

栽培一般采取移苗移栽的方式。

1、育苗。可采用温床育苗或露地地膜育苗,露地地膜育苗一般3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应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活的地块,按2m宽分厢,在厢面上按0.5m宽开播种沟,播种后盖火土灰加盖本土,雨后或浇透水后盖膜,出苗后揭膜,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5kg提苗。温床育苗3月初下种,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出苗、生长快,可提早上市,增加产量。

2、定植。采用高垄双行,适时早插,合理密植。薯苗长至有4~5个节间就可开始剪插,大田应垄作,做垄规格为垄宽1m(包沟),在垄上开穴,种植双行。株距30cm,亩植4000株。定植应选择晴朗天气午后,阴天或雨前后进行,定植后淋透定根水,若遇连续高温或光照强的天气,要每天淋水,并要防止过高的土温灼伤倒地的薯苗。

3、合理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应集中穴施,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肥力低的山区脊薄地必须加大肥料的施用量。温度适宜,移栽10天左右根系基本形成,20天左右即需中耕培土并每亩追施尿素15kg,以促进薯苗快速生长,以后每隔15天需追肥一次,追肥以腐熟的人畜粪水加复合肥或尿素为佳,采摘后及时补肥,每次采摘茎尖2天后用速效肥对水浇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频繁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度80%~90%。为了保证品质秋后要增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进行叶面喷施。

4、加强田间管理。栽插后15天至封垄前一般进行1~2次中耕培土。在生长期间,土壤常因浇水和受雨水冲刷,表层板结,应结合防草,经常进行松土和培土。在采摘过程中,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多,采摘节位上升,茎叶交错,老叶过多,不利于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可适当剪除过多的茎蔓。

5、适时采收薯苗栽插成活40天左右,可开始采摘茎叶,适宜采摘的茎尖长度为9~15cm,茎尖完全展开叶片数为4~6片叶,可用剪刀或用手直接摘取。采收时应避免损伤嫩叶,以免产品发黑,影响外观,同时宜松散排放,防止发热而灼伤嫩芽和嫩叶。采摘间隔时间为10~15天。采摘完茎尖的长蔓应及时修剪,隔天待刀口稍干后及时补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