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浇水要注意防倒抽穗扬花期是小麦需水关键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具体时间可根据各自的小麦前中期浇水情况定,如果抽穗前干旱就在抽穗前灌水,如扬花期干旱就应在扬花期灌水。保墒能力差麦田如沙漏地麦田还要浇一次灌浆水。浇灌浆水不宜晚于小麦成熟前10天。由于今年小麦群体偏大,必须注意防止小麦倒伏。小麦后期防倒的技术关键是避免浇水后遇大风大雨天气,不要在三级以上风力天气浇小麦。因此,根据当地天气预报浇水很重要。
二、及时补肥和一喷综防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前期追肥充足的麦田,可只浇水不追肥;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要结合孕穗期浇水亩追尿素5~7公斤或结合一喷综防进行叶面补肥。
一喷综防即在一喷雾器水中同时加入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实现一次性用药,同时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脱肥的作用。一喷综防要有所测重,合理搭配。小麦后期虫害主要是吸浆虫和蚜虫,小麦抽齐穗到扬花前期是吸浆虫成虫防治适期,小麦灌浆中前期是小麦蚜虫的防治关键期,而抽穗到灌浆中前期也是后期主要病害白粉病、锈病等的防治关键期。肥料施用不足,或沙土地等出现脱肥麦田,可在此期通过叶面喷施方式进行补肥。肥料充足麦田一般无需进行补肥。此期进行一喷综防既省事,效果又好。
小麦后期一喷综防可进行1~2次,根据防病治虫的原理,小麦后期宜采用治虫为主的一喷综防。如在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关键期(小麦抽齐穗到扬花前期),可亩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8~1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混合12.5%禾果利15克(或粉锈宁100克,或20%三唑酮50~75毫升),进行一喷综防,对于脱肥地块还可以加入1.5%~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喷施,在治吸浆虫成虫、早期蚜虫的同时,预防小麦后期病害,补充小麦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在小麦蚜虫达到防治指标时,用杀蚜剂加粉锈宁(或三唑酮)加磷酸二氢钾,在有效控制蚜虫的同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等危害,促进小麦灌浆,增加小麦千粒重。由于小麦赤霉病会严重影响小麦食用品质,因此在小麦扬花期遇雨时,雨后一定要喷多菌灵进行防治,此时可进行以防病为主,补肥为辅的一喷综防,若花期无雨则无须防治。在小麦灌浆后期,为防止干热风危害,要进行叶面喷肥,由于此期已不再适用任何农药,建议独立进行叶面喷肥。
三、拔除野杂麦防倒时下,无论是双子叶杂草还是禾本科杂草,都已过了化学防治的适期,应尽早通过人工除草方式拔除,以减轻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野杂麦,也就是田间的高麦子,其主要危害在于使麦田高低不平,主产品种由于被遮光而严重减产,同时野杂麦秆太高,易引起麦田大面积倒伏;野杂麦落粒性极强,在不进行连年拔除的情况下,会发展迅速,其危害不亚于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野杂麦要通过"一拔二换连年干"的方法控制,即每年坚持在小麦扬花前人工拔除野杂麦,连年更换纯度高的种子,三年下来面貌变。当然,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如雀麦和节节麦等防治也适合这种方法。值得强调的是,在繁种田一定要做到小麦扬花前拔除野杂麦和恶性禾本科杂草,以保证小麦制种纯度,达到检疫要求。
1、因地制宜,合理浇水。土壤保水性能好的高产麦田,一般在浇足孕穗水的基础上,于小麦扬花后10-15天左右应及时浇足、浇透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灌浆水可提高籽粒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可提高千粒重2-3克。浇水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做到有风停浇,防止倒伏。小麦收获前10-15天内忌浇麦黄水,以防土壤空气不足,影响根系生长,引起早衰死亡,降低粒重。
2、根外追肥。在小麦开花灌浆期间,一般麦田用1%-2%的尿素溶液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高产田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50-60公斤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追肥对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速度,增加粒重都有一定的效果。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四点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也可与其它管理措施结合进行。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20%三唑哃乳油50-75毫升或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公斤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起到同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的效果。
3、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挑旗后,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蚜虫、粘虫、麦叶蜂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粒重影响较大,重则减产20%以上。必须要做好预测预报,随时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早进行防治。防治蚜虫每亩可用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8-10克喷雾防治。防治粘虫、麦叶蜂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锈病、白粉病每亩可用20%三唑哃乳油50-75毫升或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克喷雾防治。叶枯病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4、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穗下节间是金黄色,籽粒已全部转黄,籽粒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约为25%-30%,籽粒能被指甲切断。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潮湿霉烂,保证小麦商品粮的质量。
上一篇: 黑枸杞栽培密度为每亩多少株?
下一篇: 菜用甘薯有什么特点?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