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玉米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规律玉米苗期一般很少发病,多数在喇叭口至抽雄期开始发病,抽雄后开始扩展蔓延,吐丝期发展较快,灌浆至成熟期垂直发展最快,是为害的关键期和重灾期。在达州,5月上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茎基部叶鞘开始有水渍状病斑,5月中下旬拔节时病斑明显,6月上中旬抽雄期病害加快,6月中下旬吐丝至成熟期是为害加剧期和最严重时期。为害期通常在45天左右,最严重为害期约有20天。玉米田发病率常在13.6%~80.5%之间,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

1. 加大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选用具有强抗、高抗、耐病特性的玉米品种,即便田间发生了纹枯病,由于植株抗性强,仍然可以生长良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鉴于目前抗纹枯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较少,今后应加大此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

2. 以农业措施防治为基础

①科学整地施肥。播种前要深翻土壤,减少表层土壤中菌核的数量;合理密植,注意排渍降湿,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磷锌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提高抗病力。

②合理轮作倒茬。在有纹枯病为害的土壤上连作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病害加重,所以应尽量避免同一地块重复种植玉米。

③搞好田间卫生。田间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早剥离病叶,晒干烧掉或深埋,控制病菌的蔓延,并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病原寄主。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

3.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农技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纹枯病防治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纹枯病的识别要点和防治方法,在病害高发期最好能进行现场防治方法示范,使病害防治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4.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用种子重量0.02%的浸种灵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当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毫升,或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隔7~10天再喷1次。为促进病苗恢复,增强植株抗病力,防病时可加入408芸苔素和磷酸二氢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喷药前一定要将已感病的叶片及叶鞘剥去,喷药重点是玉米植株基部。

病菌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 a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等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人。高温、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 要条件,台风、暴雨、偏施氮肥或使用偏迟有利于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