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量高。高产是各种不同用途高粱良种的首要目标,食用高粱的籽粒产量应比原有推广品种增产5%以上。饲用高粱生物产量应在12万千克/公顷以上。(2)品质好。食用高粱应适口性好、着壳率低、角质率60%~80%,蛋白质含量10%以上;酿造用品种淀粉含量70%以上;粮秆(糖)兼用高粱一般株高应在3米左右,平均汁液锤度15%以上;饲用高粱应适口性好,分蘖与再生能
高粱生育后期适宜是平均气温为生育后期适宜日平均温度为20~24℃,日平均温度下降至16℃以下时,灌浆停止。
苗期占10%,拔节孕穗期占50%,开花期占15%,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的比例。
1、保管特点高粱的种皮内含有防霉物质。收获时若混入杂质,易吸湿,易堵塞粮堆孔隙,造成通风不良,使粮堆内的湿热不易散失。特别是北方,在高粱收获时,天气变冷,不易干燥,新入仓的高粱水分一般在16-25%左右,在保管过程中容易发热霉变。高粱发热霉变的早期,粮粒湿润,颜色鲜艳,粮堆内逐渐结块发涩,检查时插粮温计感到费劲。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否则
高粱具有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适应性强。高粱蒸腾系数为250~300,比水稻、小麦和玉米均小;高粱凋萎系数为5.9,比玉米和小麦低;高粱可忍受0.5%~0.9%的盐浓度,甚至更高,而小麦和玉米只能分别忍受0.3%~0.6%和0.3%~0.7%的盐浓度;甜高粱在pH值5~8.5的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
第一,根据品种需肥特性施肥。对喜肥的高粱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多施有机肥或无机肥,并实行2次追肥。对肥要求不高、生育期又较短的常规品种,应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追肥量少一些,1次追肥即可。第二,根据土壤肥力和土壤性质施肥。肥力低、熟化度差的土壤应多施用有机肥,并配合施用磷肥。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沙质土壤宜采取多次少施的办法追
高粱对有机磷农药敏感
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
高粱生长所需肥料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施用过多是一种浪费,还会带来硝酸盐淋失、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风险。同时,导致土壤板结,最终造成减产。
我国高梁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其次为四川、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省。
高粱黑束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又称导管束黑化病。叶片显症时叶脉上产生褐色条斑,多沿主脉一侧或两侧呈现大的坏死斑,致叶片、叶鞘变为紫色或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秆稍粗,病株上部有分枝现象。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尤其是木质部导管变为褐色,并被堵塞。纵剖面可见维管束自下而上变成红褐色或黑褐色,基部节间的维管束变黑较上部节间明显。严重的病株
高粱是生产白酒的最佳原料。俗语说,“好酒离不开红粮”。驰名中外的中国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特曲等均以高粱做主料或辅料酿制而成。高粱籽粒中除含有酿酒所需的大量淀粉、适量蛋白质及矿物质外,更主要的是含有一定量的单宁。适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同时,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
高粱的叶片、叶鞘受害,产生叶斑或叶枯,严重时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病枯死,造成减产。病株叶片上初生淡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成为卵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长径可达1~2厘米。病斑中心有一个明显的褐色或紫红色坏死点,周围黄褐色,病斑边缘紫红色或深褐色,整个病斑外形类似打靶的“靶环”,因而被称为“靶斑病”。
高粱蚜虫俗称腻虫、蜜虫,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虫。它群集在叶背和叶鞘,刺吸汁液,排出蜜露,使叶片发亮“冒油”,严重时植株叶片变红枯萎,甚至拉弓,不能成熟或绝产。高粱蚜虫一年繁殖10余代,以卵在草上越冬,来年6月份迁飞到高粱田,先点片发生,以后逐渐扩散,7-8月份高温、干旱,有利大发生,是危害盛期。秋天冷凉,蚜虫迁回草丛,产卵越冬。防治方法:
除了烘干那就是自然晒干了。
(1)光合效率高,产量高。高粱为4碳(C)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净同化率超过水稻和小麦。目前有记载的高粱最高产量为21000千克/公顷。(2)抗逆性突出。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等多重抗逆性。(3)杂种优势强。
高粱拔节至孕穗期需要肥水最多。
高粱是中国的铁秆庄稼,有5000年历史,也是世界四大谷物的“老四”,可以蒸饭、煮粥,磨面可以蒸食、贴饼子。高粱为粗粮,口感不太好。高粱有一定的药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高粱中含有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常食高粱米粥有明显疗效,但大便燥结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高粱不仅供直接食用,还可以制糖、
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十位;总产量列世界第六位。我国高粱的研究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我国高粱品种丰富,产品种类繁多,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但是,由于我国的高粱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粱每个节间纵沟基部均着生侧芽。利用侧芽长成的分蘖或分枝再收获一季或两季茎秆和籽粒的栽培方法称为再生栽培,这样长成的高粱称为再生高粱。再生高粱栽培的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适宜的高粱品种。如再生能力强、分蘖多、熟期早、农艺性状优良的高粱品种。(2)加强头季高粱的管理。头季高粱必须适时早播,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育苗移栽,争取头季高粱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