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马的两个后腿站不起来是患什么病?怎么样治疗?根据您提供的不是很全面的临床症状来看,初步推测这匹马有可能是马传染性贫血,该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临诊特征是发热、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竭、浮肿和消瘦等,并反复发作。临诊症状除了有发热、贫血、出血、黄疸等外,马的胸前,腹下,四肢下部,包皮,阴囊等处出现浮
1病原马传贫病毒(EIAV)又称为沼泽热病毒,为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病毒粒子直径为80~140nm。病毒粒子常呈圆形,有囊膜,膜厚约9nm。病毒粒子中心有一个直径为40~60nm,电子密度高的椎形或杆形类核体。类核的外周有壳膜,壳膜外被亮晕包绕,其外面是囊膜,有纤突(球形突起)。病毒主要在胞膜上以出芽方式成熟和释放,也可由胞浆内的空泡膜上出芽成熟
世界上最古老马最著名的三个品系是汗血马、纯血马和阿拉伯马。
马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分泌大量浆液乃至黏脓性鼻液,鼻黏膜和眼结膜充血;颌下淋巴结肿胀,四肢腱鞘水肿;妊娠母马流产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马鼻腔肺炎
预防措施?xml:namespace>(1)控制传染源,马厩应设置在高燥通风处,并远离牛舍1一1.5千米。在蚊蝇季节应尽量防止马、骡与牛接触。有条件时,可普查病原牛,对带虫(微丝坳)率高的幼年牛,应用药物治疗,消灭病原。(2)阻断传播途径。大搞环境卫生,消除蚊虫掌生地;采用喷洒药物和熏烟等措施进行灭蚊驱蚊。(3)药物预防。对新引进的马和幼龄马,用
马沙门氏菌病又称马副伤寒,是由马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幼驹和怀孕中后期的第一胎母马,病畜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来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
不对。4个月至4岁的马最易感。
马创伤是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各种机械性外力的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开放性损伤。
马的骨盆轴比较弯曲,不像牛和驴那样直、短,所以分娩时不利于胎儿通过,容易发生难产。此外,胎儿过大和胎儿姿势、位置、方向不正都会导致母马难产。难产一旦发生,极易引起马驹死亡,也危及母马生命。
胫距关节滑膜囊穿刺术一般于前内关节肓囊内进行
患病初期,马蹄叉侧沟角质腐烂碎裂并有恶臭,继而发展形成空洞,内部充满恶臭的分解物,重症时蹄叉角质消失而露出肉叉。患肢呈支跛。病变可以扩展到蹄球或蹄冠,形成化脓性蹄真皮炎以及不正蹄形。蹄叶异常。
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
患隐孢子虫病的宿主,其局部常呈炎性反应。胃肠道尤其是回肠和空肠粘膜损伤;肠绒毛变短、萎缩和崩裂;细胞失去其典型的圆柱状而变成立方形或扁平形,如同发生鳞片样组织变形;小肠固有层充血和炎性浸润;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虫体附着在刷状缘上和腺窝深处。
严禁赛前和赛中对马匹施用违禁药物或投喂违禁饲料。一匹赛马每天要吃3顿日粮和4顿饲草。每个地方的马场的饲养方法都有区别,属于行业机密。日粮就是精饲料,有玉米、燕麦、麸皮等,有时要加一些胡萝卜、苹果、蜂蜜、鸡蛋和麦片等,每顿“饭”的重量约4公斤左右。此外还要根据兽医或一些科研机构的配方,在日粮中补充盐、钙、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一些微量
在夏天,马经常会发生日射病,怎么治疗?1.消除病因和加强护理大动物应立即停止使役,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若卧地不起,可就地搭起阴棚,注意保持安静。犬猫应放进有空调的房间。2.降温疗法不断用冷水浇洒全身,或用冷水灌肠,灌服1%冷盐水,可头部放置冰袋,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体质较好者可泻血1000~2000mL(大动物),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促进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马身上有34块头部骨骼、54块脊椎骨(其中7块颈椎骨、18块胸椎骨、3块腰椎骨、5块肩椎骨、18块尾椎骨)、37块肋骨加胸腔骨和40块前肢骨、40块后肢骨,总共205块骨头。
马是单胃草食动物,一个胃;反刍动物是复胃草食动物,才是四个胃。
流感是马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特征为发烧、咳嗽、流鼻液、母马流产等。该病广泛存在世界许多国家,并在很早就有报道。已知引起马科动物发病的流感病毒主要有两种:马甲Ⅰ型和Ⅱ型流感病毒。患马是主要传染源,康复马和隐性感染马在一定时间内也能带毒排毒。本病主要
管围:左前肢前臂骨上三分之一处量取水平周径。其它的身体标准名词还有:1、体高:肩胛骨顶端到站立地面的垂直距离。2、体长:从肩关节到坐骨结节后缘距离。3、胸围:肩肋骨后角处量取胸部的垂直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