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进行防治。一、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二、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株体的硬度,
首先选用抗逆性强,不易贪青晚熟的品种,如选用云粳26号、云粳34号。其次是合理运筹肥水。在合理密植的的基础上,做到看天、看苗、看田科学施肥和管水。尤其是后期肥要谨慎,因苗施肥。水稻抽穗后,发生徒长贪青,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排干田水晒田。晒田的时间和程度,看稻苗的颜色而定。如晒田5-7天,叶片已由浓绿转黄时,停止晒田,复浅水保持田间湿润;如稻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2-3个抗倒伏品种。如早稻有:中106、中丝2号、鄂汕杂1号、桂引901等抗倒伏的品种。中稻可选用东农419、嘉手、豫梗6号、香宝3号、八桂占2号、宁梗17号、藤系144等。晚稻可选用津稻308,津星1号,冀粳14号、15号,花粳45,辽粳244、287,沈农9017,东农419,毕粳37,宁粳15号,雪峰,龙梗4号等抗倒伏品种。
水稻一生施肥一般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基肥是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尽量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应占氮肥总量的50%左右,一般结合移栽前的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分蘖肥宜早施,一般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在移栽或插秧后1周内施下。穗肥根据追肥的时期和所追肥料的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但在生产实践中,穗肥一般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经过移植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黄熟六个生育期。移栽水稻,从栽插到收获一般要经过:1、秧苗分蘖期:2、幼穗发育期:3、开花结实期:三个时期
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以及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多种营养物质。
大棚出苗80%即可在早晚揭膜,并普浇一次透水(也可用pH4的酸水)。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水稻分蘖期主要是叶瘟,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发生特点:稻瘟病
水稻田间检验各时期检验的主要性状水稻田间检验各时期检验的主要性状。(1)幼苗期:直播一般在出苗一个月内于田间鉴定;育苗移栽可在育苗期进行,主要检验叶部性状。(2)抽穗期:以植株剑叶性状为重点,同时结合穗部性状。(3)蜡熟期:最关键检验时期,以穗部特征为检验重点。1)幼苗期:直播一般在出苗一个月内于田间鉴定;育苗移栽可在育苗期进行,主要
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6个指标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一、晒田的主要作用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2、改善土壤环境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其症状为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浸种是有效防范恶苗病的办法之一,发生恶苗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操作不规范。没有专用浸种的池子,浸种浓度随意,甚至有的农户在流动溪流中浸种,或者连包装一起浸泡,导致种子与药液没有充分接触。
近五年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5%左右,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35.7%,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7.3%以上。水稻是我国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全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作为口粮消费。一旦稻米供给不足,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稻米供求的细小变化都会导致粮食价格乃至整个物价波动。水稻丰歉直接关
建宁县水稻制种2015年7月上旬遇20年以来罕见的连续低温4日,日均温少于23度,造成授粉差,产量下降,例如II优组合制种从去年的500斤降到今年的320斤,保险理赔标准如何确定?能不能理赔!福建省:一般情况下,水稻种植(制种)保险的起赔点从损失30%开始起赔,损失30%(含)以上至50%以下的,按保险金额的60%赔偿;损失50%(含)以上至70%以下的,按保险金额的
选用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主栽品种。也可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稳产的穗粒并重型品种。
水稻感染上干尖线虫病以后,一般幼苗期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幼苗分蘖初期前表现症状。受害稻苗上部叶片尖端2~4厘米处变成枯白色、灰白色或淡褐色的干尖,与健部界限明显,蜷缩扭曲,捻卷似猪尾状。孕穗期上部叶片尤其是剑叶叶尖1~8厘米处变成黄白色半透明状,干尖捻曲尤为明显,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规则褐色界纹,也有的无褐色界纹,类似自然枯黄。一般干
施肥技巧是机插秧的重点,由于机插秧苗龄小,施肥策略应采取前氮后移,适当降低基蘖肥量,增加穗肥比重,有利于减少无效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促进生育后期群体生长和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以水稻500公斤目标产量测算,中等肥力田每亩需要施氮12公斤、磷5公斤、钾11公斤,基蘖肥60%(其中基肥、蘖肥各占30%),穗肥增加至40%。基肥,机插秧前期苗小需
施用穗肥对促进长大穗意义重大。但穗肥的施用要根据水稻的叶色、长相灵活进行。对于分蘖数已达到高产指标、叶色正常的田块,可在7月底每亩追施二铵5~6公斤;对于叶色偏浓或分蘖数已超过高产指标的田块,可于8月上旬每亩追施二铵5公斤;对于叶片繁茂、浓绿下披、分蘖数超过高产指标的田块,则不用施肥。
水稻田害螺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一是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和晒田,可有效消灭在本田内椎实螺。二是在稻田灌水后,要随即降低沟、渠水位,以防椎实螺向稻田转移。三是移栽稻活棵后或直播稻进入分蘖后,适当进行搁田,破坏生存环境。根据调查,搁田时连续二个晴天日晒后,椎实螺将死亡60%以上。2、施碳铵灭螺。因椎实螺喜欢生活于清水中,如在田间湿润
造成水稻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1、重新插(抛)秧:经诊断确认禾苗药害严重程度,禾苗黄化占8成以上、要筹集秧苗立即补插(抛)。操作方法:先排清田水,轻犁一次后再排放浊水,然后插(抛)秧。近年,播种及插(抛)秧季节较传统季节提早7至15天。发现药害至补插一般是5至10天,季节矛盾不突出。2、加强肥水管理及中耕:发现药害田块首先要排清已施药的田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