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青枯病、绵疫病、黄萎病、褐纹病等。
1.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易引起该病流行。病株发病初期,顶叶或一侧叶片暂时萎焉下垂,晚上复原。维管束变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预防青枯病要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及没病田块培育壮苗,发现病株要及时割除,病穴撤石灰灭菌;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或氧氯化铜800倍液灌根,另外还可用特效杀菌王2000倍液,敌克松400倍液或青枯散喷洒。
2.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受害果初为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斑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扩展迅速。病果落地后很快腐烂。茎部受害初期呈水浸状溢缩,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其上部萎焉,潮湿时上生稀疏白霉。防治上要注意实行轮作,高垄种植,适当摘除下部叶片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的湿度,发病初期可用瑞毒霉600倍液、杀毒矾500倍液喷洒。
3.黄萎病:也称半边疯,发病初期近叶柄的叶缘部叶脉间褪绿,晴天高温时萎焉,夜间或阴天时恢复,数日后萎焉状态不再复原。叶缘稍向上卷曲,且多由半边叶开始,然后整片叶干枯、脱落。有时病斑只限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曲;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整个叶片发黄萎焉,变褐枯死。症状一般由下而上发展,植株半边叶片萎焉,严重时全株叶片脱光。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及轮作,发病初期用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律700倍液进行土壤施药或灌根。
4.褐纹病:主要危害叶、茎及果实。下部叶片染病,初生白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斑,直径20-30毫米,中部浅黄色,边缘暗褐色,有不规则轮纹,上生黑色小点。病斑多时连接成十几厘米的坏死区,使病部以上渐枯死;后期病斑破裂或穿孔。果实上病斑圆至椭圆形,直径5-50毫米,褐色,上生大量小粒点。防治措施:种子和苗床消毒;选用长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代锰锌300倍液、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1:1:200等进行喷洒。
褐斑、叶斑、软腐。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的含量降低有关。过量使用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会造成土壤中的铜离子沉淀。
软腐病是茄子蔬菜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分布普遍,严重影响茄果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病果果实外皮尚保持完整,但内部果肉则变褐腐烂,闻之有恶臭味,病果日渐失水干枯,终致脱落或成僵果悬挂在枝上。
病原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称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周生2-8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发育适温25℃-30℃,最高40℃,最低2℃,50℃经10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最适温度25℃-30℃,发病需95%以上相对湿度,雨水、露水对病菌传播、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伤口多时(如棉铃虫为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采用高畦(垄)栽培,地膜覆盖;雨后及时排水,浇水后不存积水;早整枝、打杈;避免阴雨天或露水未干之前整枝、打杈;及时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蛀果类害虫;防止日烧果发生;暴风雨过后,田间病果明显增加,要及时摘除病果深埋。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
常用药剂 农用硫酸链霉素、DT、络氨铜。
上一篇: 谷子白发病后期能防治吗?
下一篇: 怎样防治菊花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