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控措施。规模猪场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加强防疫卫生工作:制订科学的防疫制度,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对所有的饲养用具、车辆、栏舍、场地、走道等应用紫外线和消毒剂定期消毒,猪群转栏、母猪产前都要认真进行全身性的清洗消毒,以减少、切断寄生虫的感染机会,粪便、污染物等应堆积发酵或作沼气原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2、提供均衡营养物质: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以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每次饲喂的饲料应清洁、新鲜,严防霉烂、污染。水生植物要洗干净后才可饲喂。要保护好猪场饮水水源,粪堆、垃圾等应远离水源,确保水质清洁。
3、做好定期检测工作:规模猪场应定期做好寄生虫病的检测工作,凡从外地引进的猪只,应先隔离饲养,经全面检测确保无寄生虫等病后方可转入生产区饲养。对全场猪群及饲养人员也应定期进行检测或健康检查,以监控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及时掌握疫情,以利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工作。
有效驱虫药物。不少规模猪场寄生虫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驱虫药物选择不当。一些药物的频繁过量使用,导致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寄生虫病,应合理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适口性好、投药方便、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1、驱除胃肠道寄生虫的药物。常用药物有抗生素类、四氢嘧啶类、有机磷化合物类等。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是一类脂溶性药物,对宿主无“三致”作用,口服或注射均可,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毫克,休药期为14天以上。左旋咪唑是广谱驱消化道、呼吸道线虫的药物,内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均可,一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7.5毫克,内服休药期5天,注射休药期7天以上。
2、驱除外寄生虫的药物。常用的有阿维菌素、敌百虫、螨净等。敌百虫虽属低毒驱虫药,但安全范围比较窄,因其价格低廉,杀虫效果良好,常用于驱除外寄生虫和胃肠道线虫,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80毫克,休药期7天以上。螨净为有机磷杀虫剂,常用于喷擦,严重感染猪可间隔10-15天重复用药1次,宰前休药期应在14天以上。
3、抗原虫类药物:对弓形虫和球虫,在发病初期或轻微感染时,可用磺胺类药物,也可配合使用效果显著的抗菌增效剂。如磺胺-6-甲氧嘧啶,单独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0-80毫克,也可配合使用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14毫克,连用3天,休药期为5天。磺胺二甲嘧啶每千克体重70毫克,配合使用T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14毫克,连用3-4天,休药期为5天。
驱虫方案。驱虫方案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分为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
1、不定期驱虫:一般在出现寄生虫感染症状后才进行驱虫。采用这种驱虫方案的缺点是猪场寄生虫问题较为严重,而忽视了轻度感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2、一年2次定期驱虫:一般为春季(3-4月)进行第1次驱虫,秋冬季(10-12月)进行第2次驱虫。这种驱虫方案容易操作,目前已被很多猪场采用。但2次驱虫时间间隔较长,而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周期较短,很可能在此期内寄生虫已发育繁殖了1-2个世代,易造成重复感染。
3、阶段性驱虫:妊娠母猪转入产房前14天驱虫 1次;保育仔猪2月龄左右驱虫1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用生产前14天驱虫 1次;种公猪每年驱虫 3次。这种驱虫方案的优点是能较好控制规模猪场寄生虫的感染,缺点是驱虫时间分散,增加了操作难度。
上一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什么规定?
下一篇: 小麦全蚀病是什么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