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八月份高温、阴雨、寡日照天气增多,特别是7月28—8月1日的强降雨,造成部分玉米田发生水淹渍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受水淹的玉米田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减弱更易发病,若不加强防治,势必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应该在加强栽培措施的同时,密切监测病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科学防控,力争少减产、不减产。
一、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防治方法:用50%退菌特10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1000倍加爱多收均匀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二、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为云纹状斑。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展。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发病初期用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任选其一喷雾,重点喷施茎基部,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注意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三、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大斑,严重时病斑融合在一起,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通常以抽雄期前后发生最多。病斑多为椭圆形,灰色至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有时病斑上有两至三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防治方法: 1、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杜邦福星)8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任选其一喷雾,同时可加入云大120的1500~2000倍液、绿风95的600倍液和1%~3%的尿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四、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危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严重影响玉米生产。防治方法:1、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2、及时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防止其传播病菌。3、在喇叭口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有预防作用。4、发病后马上喷洒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防效较好。
五、青枯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重点喷施根茎部位,两次以上。
上一篇: 西瓜炭疽病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下一篇: 银芽柳的观赏部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