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害症状
触杀型药剂可产生急性药害,一般在几小时至几天产生药害,表现为叶片烫伤,呈水渍状,或出现枯斑、条纹、变色、卷缩、焦枯等。内吸型药剂则产生慢性药害,施药后较长时间才表现出植株矮化、叶肉增厚、叶色浓绿、叶形皱缩等,严重时侧枝丛生、生长点坏死。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在高浓度时可抑制生长,表现畸形,甚至死亡。如棉花受2.4D丁酯药害后,叶片变小变窄,呈鸡爪状;氟乐灵过量使用会使棉花主根形成肿瘤,影响次生根的生长。
二、防治措施
1.药剂选择 乳油类药剂不能有絮状沉淀,药剂加入水中,要能自行分散,形成白色乳剂,上面不能有乳油;粉剂药不能有结块,否则容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药粉要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否则也会产生药害。
2.施药次数 农药使用次数要根据病虫害的频率和药剂的持效期决定,施药次数少,起不到防治效果,次数多,棉花易产生药害。
3.药液浓度 药液浓度要按照说明合理配制,如随意加大浓度,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产生药害。
4.混配农药 下列农药不能混用:有机磷杀虫剂和碱性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乳油剂与某些水溶性药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等。
5.随配随用 药液配好后,要及时使用,时间长了防效会降低,还会产生沉淀。
6.施药时间 一般来说,棉花成熟组织耐药性较强,幼嫩组织耐药性较差,所以在选择药剂种类、确定喷药浓度和次数时,要考虑棉花生长阶段,在棉花开花期,尽量减少施药。在高温下施药易产生药害。
下一篇: 营火虫为什么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