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土的幼芽、幼苗及移栽后的大苗均能受害,主要侵染植株根尖及根茎部的皮层。幼苗受害后,初始在近地表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的暗褐色病斑,略具同心轮纹。发病初期,染病幼苗白天叶片萎蔫,夜间恢复正常,病斑逐渐扩大、凹陷;当病斑绕茎1周后,茎部坏死,并缢缩成线状(俗称"铁丝茎")。随后植株地上部分萎蔫,倒伏死亡。严重发生时,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甚至导致毁种。有时贴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也可受害,叶缘产生水渍状深褐色至褐色大斑,整张叶片很快腐烂、死亡。在高湿条件下,病部会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以及大小不等的小土粒状的褐色菌核,从而有别于白绢病与根腐病。
上一篇: 白菜干烧心病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 小麦倒伏后有哪些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