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是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到实处,真正在“多予”上下功夫,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投工投劳投资,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综合改革是解决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要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整合,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只有从体制和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才能最终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要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方案,把改革引向深入。
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立足国内粮食自给;二是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做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加强土地管理,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既关系到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又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要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严格控制建设占地,坚决遏制一些地方为眼前利益占用土地的冲动,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农民工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要坚决打击那些盘剥农民工,甚至欺诈和残害农民工的违法行为,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为农民工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要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治疗,这是我们应当尽快实现的目标。
解决好这些“三农”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中央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了解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拿出有效办法,农业与农村就会得到较大发展,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 用于小麦拌种的调节剂有哪些?
下一篇: 春小麦三叶期如何管理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