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 > 鱼发病最终根本原因有哪几方面? 水产保护

鱼发病最终根本原因有哪几方面?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鱼类生活在水中,环境条件比较复杂,且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而导致鱼类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内在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三类。

1、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鱼体本身对疾病及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通常鱼体健壮,对疾病的抵抗力就强。此外,不同的鱼类品种及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

2、自然因素

(1)水温。各种鱼类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水温过高或过低,常造成鱼类不适应而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水温的变化还与鱼类疾病病原的消长有关。如初冬和春末夏初,水温在15一25℃时,是小瓜虫病的流行季节;在长江中、下游8一9月是草鱼出血病流行期;而水霉病又以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罗非鱼长期生活于13℃左右水中,亦会因皮肤冻伤而发生水霉病陆续死亡。

(2)溶氧量。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水中溶氧偏低易发生烂鳃病,溶氧低到每升水中不到1毫克就会泛塘死鱼;溶氧过多时,小鱼苗全发生气泡病。

(3)酸碱度 (pH值)。家鱼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0~8.5,低于5.0或超过9.5均会引起家鱼死亡。另外pH值在5.0一6.5之间,不但生长受阻,还容易感染打粉病。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放养、饲喂、捕捞和运输等。如放养密度过大,放养比例不当,饲养管理不善,操作粗糙等都可致使鱼类生病。然而,鱼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所致,它是鱼体、病原体和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鱼病就不能只从某一方面考虑,要从三方面着手,所要增强鱼的抗病能力,又要消灭病原和敌害,还要改善生活环境,使其有利于鱼的生长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