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其他水产

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改善池塘生态条件

根据河蟹、鳜鱼均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丰富、透明度高、水位适中的水域中生长生活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善河蟹、鳜鱼养殖池的生态条件:

(一)清塘消毒
池塘整修后,即进行消毒杀菌,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浇,亩用生石灰150-250公斤。

(二)培育基础饵料

1、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立即种植水草。

2、移植螺蛳

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500公斤,既作为河蟹优质动物蛋白饵料,同时吸收水体肥度,净化水质。

3、培养基础饵料鱼

水草移栽结束后,即可放养二冬龄的鲫鱼,具体做法是:每亩选择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鲫鱼2-3千克,用3%盐水消毒5分钟后,选择水草丰茂区下塘。待水温回升后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种下塘提供适口饵料鱼。如不采取以上培育饵料鱼的方法或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饵料鱼不铭,可在4月份后定期补适口饵料鱼。

二、把好苗种质量关,确立合理的放养密度

蟹种大都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要求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为每公斤80-160只,亩放500-600只,做到适时放养,在元月份放放暂养区,暂养到5月中旬,水草占整个塘面的60%以上是,将暂养的蟹种散放到大塘饲养。

鳜鱼苗的优劣是蟹池套养鳜鱼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要求选用当地培育鱼种,外购广东苗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病害多、运输时间长、成活率低,必须暂养一周以上才能下塘。

三、精心饲养管理,确保蟹鱼双丰收

1、在饵料投喂上,坚持科学合理的方法

河蟹饵料的投喂坚持“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饵管理。鳜鱼饵料鱼来源有:一是注水时带进的野杂鱼类,二是上面所述的在池中培育饵料鱼,三是饲养管理过程中补充饵料鱼。一般亩放鳜鱼10-20尾的情况下,前二种来源即可满足其食物的需要,但在饵料鱼放养量增加到20尾以上时,应补充饵料鱼。具体措施为“三看、一定”和“三适”:一看池边鳜鱼活动情况,决定是否投喂饵料鱼。观察池边或用地笼抽测鳜鱼的生长和饱食度,及进补充饵料鱼;二看饵料鱼摄食情况,决定是否投饵料鱼。
2、在水质调节上,采取“三调”措施: 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注水20-30厘米,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半个月至1个月一次,亩用量(1米水深)10公斤,不但调优了PH值,还增加了水体钙离子浓度,对河蟹生长有促进作用。泼浇生石灰时,做到尽量避开水草,以防杀伤水草,引起腐烂而败坏水质。三是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和西菲利等生物活性制剂调活水质,每20天至1个月施用一次,亩用量:光合细菌液体5公斤,西菲利片剂6片。为保证使用效果,在生石灰等外用药物使用10-15天以后再施用。
3、在病害防治上,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鳜鱼体质娇嫩,稍有擦伤,便极易感染生病,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寄生虫疾病如指指环虫、车轮虫等都较为常风,一旦不注意防治,极有可能全军覆灭,而鳜鱼对药物很敏感,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对鳜鱼和河蟹病害防治需特别慎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源头抓起,严把苗种运输关,养殖过程中以生态防病为主,注重在水质调节,对于在养殖过程中需添加饵料鱼情况,需特别注意,在投放前,必须进行镜检,一旦发现饵料鱼身上的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杀灭病害,确保添加的饵料鱼健康无病,从而间接保护了鳜鱼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