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如何识别和防治水稻稻瘟病? 水稻

如何识别和防治水稻稻瘟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250倍液

25%使百克 乳油 2000倍液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强氯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10%浸种灵 乳油 2500倍液

25%施保克乳油 3000-4000倍液

以上药剂浸种48-72小时,不需淘洗即可催芽。

(二)苗床灭菌:

1份杀菌剂(粉剂)+1份杀虫剂(粉剂)+ 50份干细土混匀,做播种后的覆盖土。

(三)发病时喷施:

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

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

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

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

40%稻瘟灵可湿性粉 400倍液

40%稻瘟灵乳油400倍液

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75%三环唑 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

20%稻曲克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0%毒菌锡 胶悬剂 400倍液

绿帮98水稻专用型 600倍液

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

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在以上药液中加入2%春雷霉素水剂500-700倍液或展着剂效果更好。

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药剂防治:大田分蘖期开始每隔3天调查一次,主要查看植株上部三片叶,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上急性型病斑,即应施药防治;预防穗瘟根据病情预报,以感病品种,多肥田为对象,掌握破口期分别抽穗时打药。施药种类和剂量,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5%三环唑5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60~70毫升兑水50~60千克常量喷雾,重病田喷药2次,间隔7~10天。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真菌性病害,可种子带菌。根据病害发生的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最主要的是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典型病斑为牛眼状,初为铁锈红色,后期中间枯白;穗颈瘟是水稻穗颈部受到病原菌侵染,变成鼠灰色或黑褐色死亡,造成白穗或瘪谷。
稻瘟病症状
1叶瘟2穗颈瘟3节瘟稻瘟病的防治宜采取抗性品种、农业和耕作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加强对病菌小种及品种抗性变化动态监测。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稻瘟病应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及时、准确地用药进行防治。
带菌种子的药剂处理:用70%抗菌素402液剂2000倍液浸种,或用45%扑霉灵3000倍液浸种,或用40%多福粉500倍液浸种,均浸48小时后捞出催芽、播种。早、晚稻秧床作“面药”,每亩用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克,先用少量水将药粉调成浓浆,然后对水40千克均匀浇泼在秧床上。防治苗、叶瘟:在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即应打药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毫升,或30%稻瘟灵乳油120~150毫升,或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克,均加水50~6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防治穗颈瘟:着重在抽穗期进行预防保护,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或当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上、剑叶发病率在1%以上,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施氮过多、生长嫩绿的稻田、往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用药2~3次,间隔期为10天左右。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稻瘟灵乳油(粉剂)100毫升,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40%富士1号亩用100克,均加水60~7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

判断稻瘟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三部一线,即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当前对稻瘟病效果最显著的药剂为加收米(春雷霉素)特别是对三环唑等农药产生抗性的地区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