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穗期咋管理? 玉米

玉米穗期咋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穗期管理技术如下: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一般经历25-35天,即出苗后45-55天。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营养器官生长迅速,生殖生长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水肥最多,效率最大的时期,此阶段应合理运筹肥水,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的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拔除弱株,中耕除草。个别地块密度过大,有小弱株,小株、弱株既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经济产量,因此,应及早拔除小弱株,确保田间密度适宜,以提高群体质量。  
穗期一般中耕1—2次。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  
2、重施穗肥,适当培土。玉米穗期是果穗分化期,也是追肥最重要的时期。穗期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为大喇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高产田穗肥用量占氮肥总追施量的50%—60%,即每亩追尿素20公斤左右。中低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施量的40%左右。追肥应距玉米植株一侧8— 10cm,条施或穴施,深施10厘米左右。覆土盖严,减少养分损失。   
为方便排水和灌溉,减轻草害,追穗肥以后,可结合追肥适当培土。培土高度一般不超过10cm。  
3、及时排涝或灌溉。玉米穗期阶段要确保大喇叭口前后和抽雄前后土壤墒情充足。抽雄前后,地面应见湿不见干,墒情不足,应进行灌溉。宜涝地块还应在穗期结合培土挖好地内排水沟,积水时应及时排涝。  
4、注意防治虫害。夏玉米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防治。二代粘虫和蓟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进入穗期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中吸收养分的重要时期,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玉米从拔节期到抽雄期是吸收氮素的第一个高峰,30 天左右的时间吸收氮量占总量的60%。拔节期追施氮肥有促进叶片茂盛、茎秆粗壮的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该阶段主要是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钾等。追肥量与时期可根据地力、苗情等确定,一般每亩追施尿素20 公斤至25 公斤或碳酸氢铵50 公斤至65 公斤。根据玉米长势,可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肥1 次或两次。若长势差、肥料充足,可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两次追肥,肥料不足则在拔节期一次追肥;玉米长势好、地力强、基肥足,可在大喇叭口期追肥1 次。追肥时应在行侧距植株10 厘米至15 厘米范围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肥带宽度大于3 厘米,深度在10 厘米以上为好,施肥后覆盖严密。如在地表撒施时一定要结合灌溉或有效降雨进行,以防造成肥料损失。在每丛水稻超过5头时,可选用35%噻虫嗪水分散剂8-15克/公顷、20%吡虫啉可溶液21-31克/公顷、40%毒死蜱乳油300-600克/公顷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交替使用。

一是及时适量追肥。穗期是玉米需肥的最大效率期,因此,凡是安排穗期追肥或底肥使用量不足的地块均应及时追施玉米穗肥。尤其是在目前秸秆还田的条件下,追肥尽量提前,玉米拔节后即可追施,追肥量按目标产量设定的施氮量确定,一般亩追施尿素20kg左右,人工条施或机械条施入土壤中,施肥后及时满足水分供应,以利肥效的发挥。

二是及时灌溉和排水。玉米穗期要灌好两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适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以利于发挥肥效,促进气生根生长,增强光合效率。第2次在抽雄前后,灌水量适当加大。抽雄前后我省已经出梅,极易出现高温伏旱天气,易出现卡脖子旱,易发生因高温干旱导致的花粉败育。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灌溉。虽然穗期需水较多,但土壤过湿影响玉米根系生长,降低产量,因此,遇涝应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穗期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