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旱茬麦和稻茬麦有和不同?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小麦拔节期易感纹枯病,若田间密度大,郁闭度高,且遇长时间持续阴雨,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
小麦纹枯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主要表现为烂芽、死苗、烂茎、枯孕穗、枯白穗和倒伏等症状。该病菌主要危害小麦茎基部1~2茎节的叶鞘和茎杆,小麦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后变褐,随后烂芽枯死。田间病苗多在3~4片时显现症状,叶鞘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株叶色变黄,无新叶抽出而死亡。拔节后症状最为典型,侵染叶鞘后,产生云纹状病斑,逐渐扩大并向基部延伸,基部病斑成梭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至草黄色,节间受害,茎壁失水变软,造成倒伏。
越冬期前,春季返青后,如果土壤湿度大,温度高,病菌繁殖快,发病重。群体大田间郁闭、稻茬麦湿度大,应该发病重
上一篇: 甜菜的地上灌溉是什么?
下一篇: 棉花苗出现烂根、麻叶,请问怎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