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南美白对虾常见细菌性疾病如何防治? 其他水产

南美白对虾常见细菌性疾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白斑病   

 种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0.2%“多糖”、0.1%“人参皂甙”及稳定型0.2%Vc;③每5~7天向养殖水体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5~0.6ppm或“二溴海因”0.3ppml次;④养殖季节内,每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5ppm;⑤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二、红腿病
  
    防治的方法为:①对虾放养前,须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综合法进行清塘处理;②在高温季节,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及活化沸石粉,其用量分别为2~5ppm及l0ppm;③全池泼洒0.8~1.0ppm的C1O2;④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6ppm或“溴氯海因”0.5ppm;⑤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虾毒灵”或“迪芬克利”,其添加量分别为1%及0.2%。

  三、丝状细菌病  
 
  防治的方法为①保持水质及底质的清洁,放养前必须经过彻底清塘;②放养密度切勿过大,并适当增加换水量;③饲料内应适量添加“脱壳素”,以促使对虾正常蜕皮及生长;④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0~1.5ppm;⑤全池泼洒茶粕,其用量为12ppm,待病虾脱壳后大换水。   

  四、肠炎病  
 
    防治的方法为①首先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ppm,待3天后全池泼洒“硝化细菌”1.0ppm;②在饲料内添加“肠炎停”、大蒜素,其添加量为1%,连续投喂3~5天即可。
  
  五、黑鳃病   

  (1)细菌性的黄腮病、黑腮病:①采用ClO2、生石灰或福尔马林进行水体消毒,并结合内服虾病灵、克菌王、大虾新宝等药物治疗,内外结合,疗效显著。②按每公斤饲料加入菌清2克混合均匀制成药饵,连续投喂6天,同时水体泼洒0.5ppm海因消毒剂消毒,治疗黑腮病效果明显。   

  (2)非生物因素引起的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其病因有多种,水体重金属、氨、亚硝酸盐污染等都可引起黑鳃病,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也能引起黑鳃病。其症状为病虾鳃区呈一条条的黑色,镜检可见鳃丝坏死,轻者呈深褐色,重者变黑色。坏死的鳃丝发生皱缩。黑鳃病多发生在池底严重恶化的虾池或有工业废水污染的海区。鳃丝坏死失去呼吸机能,从而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蜕皮时死亡,或在低溶氧时大批死亡。   

  防治的方法:①采用“臭氧复合制剂”全池泼洒,其用量为0.5~0.8ppm,连续泼洒2次,相隔3天后全池泼洒“光合细菌”5ppm;②饲料内添加稳定型0.2%VC,连续投喂7~10天。
  
  六、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① 全池泼洒“纤虫净”0.8~1.0ppm,隔天后全池泼洒ClO20.8~1.0ppm;②全池泼洒“螯合铜”1.2ppm;③在养殖阶段经常采用“光合细菌”改良水质。  
 
  七、软壳病   

    防治方法:①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②饲料内添加“磷酸二氢钙”,其添加量为1%。③培养藻类,降低水体酸碱度。   
  八、痉挛病(抽筋)
  
  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或因受惊引起。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捕捞,在起获前几天用大网目网片在塘中分段适当拖曳数次,并在饲料中添加稳定型0.2%VC进行投喂,可有效预防痉挛病。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对于抑制病情的发展亦有较好的作用。

对虾养成中常见的细菌病有红腿病(红肢病、败血病)、烂鳃病、褐斑病等,通过目检、镜检确定病原,对症治疗。主要采用内服外消的方式。水体消毒可依不同情况选择消毒剂,每半月使用一次,选晴天施药并开增氧机。内服药饵用药有:抗菌药和中草药等,不同药物用量不同,通常使用量按0.1%0.3%添加,每月投喂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为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