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含寄生虫)的抗药性问题
一 浮游动物的进化
1.提前适应,通过积累大量突变和遗传的改变,从而使它具有在不同环境生存的潜力。经过一段时间遗传漂变会形成新的种群。
2.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性,耐低氧适应行厌氧呼吸。适应环境温度范围广。
3.免疫的适应,分泌一种物质伪装成宿主组织蒙混过关,或形成对峙僵局,不会直接引发宿主死亡。
4.生殖的适应,许多的浮游生物都要完成复杂的生活史,虽然大多数后代在完成生活史时都死亡了但有足够多的后代存活下来,依靠的是数量巨大的繁殖。
二、调水产品对浮游动物调控的影响
1.通过施用有机肥可大大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目的是提供优质饵料和调节藻相,但同时也可能会影响部分寄生虫的增殖反应。
譬如:桡足类受水体的肥瘦影响很大特别是富养型水体桡足类的数量会十分丰富,可同属的铁锚虫的数量也会大大增殖。
2.调水产品可以通过影响水体的肥廋从而改变浮游动物的数量,但对指环虫、小瓜虫却基本无效因为它们的增殖基本不受水体的肥瘦及藻相的影响。
3.生物制品更多的是对寄生虫病的预防作用,对部分的浮游动物及寄生虫有部分的间接的作用而无直接治疗作用,故不要盲目夸大生物制品的作用也不要贬低其功效。对已经爆发虫害危机的再使用生物制品是很难调控的。
4.我们应当充分考虑浮游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千百万年来它们一直在这里生存繁衍适应着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当我们投入一些生物制品或底改产品以期待改变环境的同时它们也在不断地适应这种人为的新环境。这是一场生存的竞争我认为它们不会被我们轻易淘汰。在这里我要纠正行业内的一个错误;有虫就杀,见虫就用杀虫剂这是错误的做法,但使用生物制品来调控浮游动物也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万灵之法。理性的行为是:调水、杀虫、疫苗的有机结合,通过我们的技术将这三类产品应地制宜的恰当地应用。
5.目前使用调水产品的概况也并非令人鼓舞,生物活菌经过反复多次多年的使用其效果也会大大下降,微生物和藻类在逐步适应这种人为的新环境,须不断的研发新的活菌产品以防止产生抗性。而许多的底改产品大多数是化学消毒剂经过剂型的改变制作成颗粒,这其中包含着氧化性及非氧化性消毒剂,更有甚者将农用除草剂制成颗粒用于杀藻。如果不知情的人将底改产品配合杀虫剂使用这将会大大增加杀虫剂对浮游动物调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三、杀虫剂对浮游动物(寄生虫)的影响
由于国内学术界缺乏鱼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本人只有引入国外在鲑鱼的寄生虫海虱方面的用药经过及抗药性的研究和展望。
以下的数据及主要内容分别来自于挪威、冰岛和加拿大的九大科研院所和大学的8位作者(其中一位兼职2个科研院所),资料来源于全球公开发行渔药杂志。
主要内容:
1.鲑鱼海虱
鲑鱼海虱是天然寄生在海水鲑鱼身上的一种寄生虫,高密度养殖为鲑鱼海虱的生长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鲑鱼海虱这种寄生虫在18世纪时被首次发现,在18世纪中期时鲑鱼身上发现繁殖有大量的海虱。
2.鲑鱼海虱的生长周期
鲑鱼海虱的生长周期包括五步即不需进食的无节幼体,感染性的桡足幼体,嵌入到宿主皮下的未成熟幼虫,可移动的幼虫和可在宿主皮下自由移动的成虫。
3.鲑鱼海虱造成的损失
鲑鱼海虱轻则造成鱼的不适,重则会在鱼的体表造成伤口,引起感染和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2006年,全球鲑鱼的产量大约为160万吨,治疗鱼虱所花费的金钱大约为3.05亿英镑。在2011年的一份报道中提到,在智利,由于鲑鱼的感染性贫血病和鲑鱼海虱,导致了在鲑鱼产业的2万人失业。
4.国外在鲑鱼海虱的治疗方法:
各个鲑鱼养殖国家在这些年使用过不同的鱼药。先是福尔马林药浴,但效果不确切。挪威人尝试用有机磷类如敌百虫内服来治疗鲑鱼海虱,但由于安全系数不够,后来改为药浴。苏格兰人甚至尝试了敌敌畏。直到出现抗药性之前,敌敌畏在苏格兰,挪威一直被广泛使用治疗鱼虱。再后来双氧水变得非常流行,现在也在大量使用。挪威使用伊维菌素来治疗鱼虱,效果不错,可惜安全系数不够大。在1999年之后,再也没有了新的治疗鲑鱼海虱的鱼药上市了。如今挪威人用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药剂通过口服或腹腔注射的方法来治疗鲑鱼海虱,效果非常理想。表1显示了1981-2011年挪威使用各种鱼药的具体种类和数量。
上一篇: 霜害对蓝莓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下一篇: 黑番茄有什么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