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海水鱼 > 海水鱼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海水鱼

海水鱼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诊断鱼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鱼体检查
  肉眼检查是检查鱼病最主要的方法,是从鱼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或由病原体引起的反应或症状而表现的各种现象,即病状,为诊断防治鱼病提供依据。
  按照病原体的类别来说,鱼病可分为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大类。检查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如蠕虫、甲壳动物、体型较大的原生虫、水霉等),用肉眼可以看到。不过有一些病原体(如细菌、体型较小的寄生虫),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就要根据病状来鉴别。一般细菌性鱼病,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竖鳞等病症;而寄生虫性鱼病,常表现为粘液过多、出血、有胞囊等病症。由于各种病原体对鱼体所引起的症状不同,这些不同的病症就为我们诊断鱼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有利的条件。
  对鱼体要检查部位,包括体表、鳃等两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
  (1)体表:从缸中捞出病鱼或新死的鱼,放在小脸盆或小玻璃缸中。按顺序从头部、嘴部、眼睛、鳃盖、鳞片、鳍条等仔细观察。在体表的一些大型病原体(水霉、线虫、锚头虱、鱼虱、钩介幼虫等)都很容易看到。但有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小型病原体,则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病症来鉴别。如车轮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一般会引起分泌大量粘液,或者头、嘴、鳍条等末端腐烂。复口吸虫病,则会眼睛浑浊甚至掉落。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等等。
  (2)鳃部: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要注意鳃盖是否张开,表皮有无腐烂或透明现象。鳃片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末端是否肿大或腐烂?如是细菌烂鳃,则末端腐烂,粘液较多鳃霉病,则鳃片颜色比正常鱼颜色要白,略带血红色的小点;如是口丝虫、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碘泡虫等鳃部寄生虫疾病,则鳃片上有粘液或者鳃丝肿大,鳃盖胀开。
  二、了解水质变化
  水的酸碱度和溶氧变化也是造成鱼病原因之一。因此要对水进行酸碱度测定和溶氧的观察,特别是一些病症并不显著又较难确诊的鱼病。有条件,可以找实验室做水化学成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