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黑胫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 马铃薯

马铃薯黑胫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马铃薯黑胫病症状识别?xml:namespace>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一种,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在马铃薯生长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病。田间发病情况根据薯块带菌量多少决定。受侵植株的茎呈现一种典型的黑褐色腐烂。播种发病的种薯,腐烂成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发病,一般株高15~20厘米时开始出现症状,感病植株较矮,节间缩短,叶片上卷,生长衰弱,叶色褪绿。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所以早期病株很快萎蔫枯死,不能结薯,且根系完全被破坏,很容易从土中拔出,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发病晚和轻的植株,只有部分枝叶发病,病症不明显。块茎发病始于脐部,可以向茎上方扩展至全茎,病茎基部组织变黑腐烂,皮层髓部均发黑,表皮组织破裂,根系极不发达,并发生水渍状腐烂。除去周围的土壤,可看到一直延续到母薯变黑部分,地下部病害进一步发展,薯肉完全变成湿软腐败物质,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黑褐色腐烂散发出酸臭的气味。

二、防治措施

  1、选择无病块茎作种。在收获后,种薯入库、出库切块时,都要注意严格淘汰病薯,选用抗病、无病种薯,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

  2、田间拔出病株。从幼苗出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有病株时应及时拔掉,拔除病株的空穴应用生石灰消毒,将拔掉的病株深埋土中,以免再传染。

  3、种薯消毒。用福尔马林溶液(40%福尔马林l份,加水200份)浸泡种薯3一5分钟,拿出堆起闷蒸2小时(加上薄膜等物),以后将堆薯摊开,在阴凉处晾干。切块时也要注意切刀消毒。

  4、实行轮作每隔3—4年轮栽一次,可以避免病菌感染。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

  5、适时早播加强田块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有马铃薯黑胫病的薯苗。

  6、种薯入窑要严格挑选,入窑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l-4℃,要求透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