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小麦根部,病株根尖生长受抑,造成多重分枝和肿胀(根结),次生根增多,根系纠结成团,生长浅薄。受害根部可见附着胞囊,柠檬形,开始灰白,成熟时成褐色。植株表现分蘖减少、矮化、萎蔫、发黄等营养不良症状,病株提前抽穗。
1、农业防治:①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②合理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等)和不适合的寄主植物(玉米等)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水稻、棉花、油菜连作2年后种植小麦,或与胡萝卜、绿豆轮作3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③适当早播:土壤温度对小麦胞囊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性存在很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减少病害损失。小麦适期早播,在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发病可减轻。④合理施肥浇水: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可降低小麦胞囊线虫的危害程度。干旱时应及时浇水,能有效减轻危害。
2、化学防治:(1)小麦播种前每亩用5%神农丹2公斤或10%灭线磷颗粒剂3公斤,也可用5%茎线灵2公斤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6公斤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降低该病危害。(2)小麦生长期可用上述药剂拌细土20-30公斤,顺垄沟施,施后及时浇水使药剂尽快、完全被植株吸收,效果较好。也可用50%辛500倍液灌根。
上一篇: 怎样防治桃树缩叶病?
下一篇: 玉竹播种时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