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农业污染分为天然和次生的。天然的是指一些地区土壤中本身就含有带毒的重金属元素;次生的是指健康的土壤被人为伤害而造成的。
1、来自农药的污染。据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提供的资料称,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有2500多个,加工制剂500多个,年产量4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农药喷雾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50%左右,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尚有70%的农药残留于农业环境中。更有甚者,有些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前还施用农药,结果一部分直接污染粮食、水果、和蔬菜等,另一部分则污染土壤、空气和水,引起人和动植物造成急慢性中毒现象。
2、来自化肥的污染。因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据有关报道显示,2011年我国化肥产量达6027万吨,居世界首位,全国化肥年施用量达4000万吨以上,氮肥利用率仅30-40%,磷肥利用率为10-15%,钾肥利用率为40-60%,流失的很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使土壤中氮、磷养分富集,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农产品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来自地膜的污染。随着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地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在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农膜污染己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有近半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给土壤带来了批量污染,使过去零星的易降解的农膜污染被批量的难以降解的污染所取代,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4.来自养殖业方面的污染。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本用于蓄水用途的水库、山塘开辟为养殖场使用,有的配套养殖鱼类,有的在沿河两岸和人口密切生活区旁进行规模养殖。有的养殖场在饲料中滥用添加剂,还有的在畜禽用药时人药兽用,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上。如此养殖业排出的污水、冲洗物、部分粪便及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塘,不仅对畜禽质量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更是污染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环境。据环保部和农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和25%,占农业源的95%和79%,养殖业污染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
5、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不少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散落在农村周边,污染农田、湖泊、河道、水塘,加之工业园区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给农业灌溉带来的污染,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得不到质量保证。据我国农业部全国污灌区调查表明,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遭受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
上一篇: 饲养罗威纳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下一篇: 防治葱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