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症状特点及识别要点?
小麦叶枯病是引起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我国目前以黄斑叶枯病、雪霉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等在各麦区为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在我县,1998年、2003年曾严重发生,造成损失,今年天气预报5月份气温比常年偏高、降雨偏多,近期预报降雨次数较多,5月9日-11日降雨26.2毫米,有利于小麦叶枯病的发生流行,应注意监测和预防防治。
一、症状识别
1、黄斑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黄斑。叶片染病初期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2、雪霉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病斑初为水渍状,后扩大为近圆形或椭圆形大班,边缘灰绿色,中央污褐色。病斑表面常形成砖红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薄层,有时产生黑色小粒点。
3、链格孢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穗部。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黄色褪绿斑,后扩展为中央灰褐色,边缘黄褐色长圆形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灰黑色霉层。
二、发病规律及条件
1、发病规律:几种叶枯病菌多潜伏于种子内或附着于种子表面或在病残体中越夏越冬。借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或由伤口和气孔侵入寄主,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干枯死亡。多数叶枯病菌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但以抽穗后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为害时期。
2、发病条件:小麦叶枯病的发病程度与气象因素、栽培条件、菌源数量、品种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1)气象因素: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叶枯病的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量对病害发展影响很大。小麦开花期到乳熟期潮湿(相对湿度>80%),且有较高的温度(18-25℃)有利于各种叶枯病的发展和流行。
(2)栽培条件:氮肥施用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麦田浇水过多,生长后期大水漫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
(3)菌源数量:种子感病程度重,带菌率高,播种后幼苗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高。
上一篇: 如何防治茄子根结线虫?
下一篇: 羊病毒性“烂舌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