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磷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是什么 其他禾谷类

磷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作物体内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需要磷参与,因而磷的营养功效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儿方面。
1.促进细胞分裂,促使植物生长发育
磷是核酸及核背酸的组成部分,是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昔酸及其衍生物是作物体内有机质转变与能W.转变的参与者。核酸是生物学中极其重要的物质,不仅参与原生质及细胞器的组成,而且和代谢作用各个环境都有密切关系,与有机体的生长繁殖,蛋白质合成,遗传性等都有直接关系‘核蛋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只有在充分供应磷的情况下,核酸、核蛋白才能正常形成。磷供应不足时,在作物外形上就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受影响而导致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分孽较少,植株矮小,必须施用磷肥,改善磷营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促进呼吸作用
作物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重要酶类,如脱氢酶中的辅酶1、辅酶11,起递氢作用的黄素酶辅基等都含有磷,贮存和调节能量的三磷酸腺试也含有磷,充足的磷营养常能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增加养分吸收,有利于作物生长。
3.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油脂的合成运输
磷直接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在三碳糖合成及三碳糖合成六碳糖,单糖合成双糖和多糖的过程中,须磷酸化作用,不可缺磷,碳水化合物水解、转化也多离不开磷酸化作用,故施磷肥能增加谷类作物的籽实产量,提高马铃薯、甘薯的淀粉含量和甜菜的含糖量。从糖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的过程也都需要磷参加,缺磷时脂肪合成受到影响,所以,油料作物合理施磷肥既能提高产量,也增进品质。
4.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磷能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早、抗病、抗倒伏能力。作物缺磷往往呈现各种症状,如叶片变小,叶色暗绿,叶片增厚,某些作物,如油菜、玉米等茎叶呈暗紫红色,根系略黄,发育不良。叶片的不正常主要是由于缺磷植株叶细胞发育不好,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由于缺磷而加速铁的吸收,间接促进叶绿素合成,其结果导致叶色暗绿,而某些作物的暗紫红色,是由于缺磷时糖分合成运输受阻,某些糖贰类化合物—花青素积累的结果,这些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对作物磷营养状况的了解。
磷对作物的营养功效是多方面的,而磷的营养作用又必须与其他营养元素配合才能发挥。所以,各种磷肥的合理施用,是重要的。
作物主要是通过根部和叶部吸收磷酸盐营养,吸收的形态主要是(H2以一)和(HP04)正磷酸离子,也少量吸收偏磷酸根离子(P03)和焦磷酸根及有机态磷。在作物体内,磷往往较多积累在分生组织内,供细胞分裂所需。它在作物体内的移动速度很快,当更幼嫩的组织形成时,又向这些组织转移,在作物体内能多次再利用。作物生长前期吸收的磷占全吸收量的60%-70%,后期主要是靠磷在体内的运转再利用,它的运转率约为吸收量的70%-80%,所以,吸收越早,效率越高,磷肥必须及早施用。对大多数作物而言,磷肥在早期施用较合理。
影响作物吸收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氮的供应与磷的吸收也有密切关系。环境温度高,吸收率就高,水分含量低于55%-60%时,作物对磷的利用就很少。旱作物如无经常湿润的土壤,磷的效果往往不好,要配合灌溉措施,才有好的效果。
氮能促进磷的吸收,而磷也能促进氮的利用,所以,它们互相促进,但氮的形态不同一也影响磷的吸收,磷的浓度较高时,抑制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当磷供给水平较低时,施硝态氮的作物较施钱态氮植株缺磷更明显。磷和硝态氮之间有竟争性抑制关系,施用时应注意。

磷不但是植物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成分,而且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1、磷是植物体中多种重要化合物的成分,磷是核酸核蛋白的成分,而这些是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因此,缺磷会抑制新细胞的形成,使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停滞,出现生产中常遇到的“僵苗”现象。磷也是磷脂、植素和腺三磷(ATP)的成分,磷脂是细胞生物膜的成分,植株是种子中一种磷的特殊贮存形态并对淀粉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腺三磷是一种高能物质,为许多生化过程提供能量。此外,许多酶亦含有磷。
  2、磷与作物主要代谢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的作用;其次磷对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缺磷对蛋白质只有分解没有合成;磷还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所以施用磷肥对提高作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含量有良好的效果。
  3、磷有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作用 首先它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因为磷能增强细胞抗脱水和忍受较高温的能力,能促使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并能调节作物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其次,磷能增强作物对外界条件酸碱变化对作物影响的能力,即缓冲能力。此外,磷对提高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马玲薯晚疫病施磷肥后可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