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1、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小麦种子质量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特别是小麦的芽率必须高于85%,并且籽粒饱满,芽势强,出苗整齐,易培育壮苗。
2、种子必须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
小麦种子的表面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源与地下害虫,如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杆黑粉病、全蚀病菌等;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实行小麦种子播前药剂拌种或包衣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的发生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确保一播全苗。
药剂拌种:推荐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ml+2.5%适乐时20ml兑水500ml拌麦种10kg,拌匀后堆焖3-4小时,晾干后播种。或用病虫兼治、又促芽壮苗的小麦专用包衣剂进行包衣。
3、科学整地
结合秸秆还田,撒施底肥,于播种前3-5天完成整地作业。机耕深度24cm左右,翻垡一致,犁到头,犁到边,至少进行两遍梭耙和一遍通耙,达到土壤细碎、平整、无坷垃、无残茬。粘土地注意适墒整地,随犁随耙,以提高整地质量。旋耕作业的深度要达到18cm左右,必须进行镇压或两遍耙磨,达到土壤细碎,平整无大坷垃,上虚下实较理想的播种状态。
4、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小麦正常出苗的保证,(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70-80%)。沙土地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整地,达到足墒播种;粘土地墒情不足时,应浅播种,喷出苗水。确保小麦出苗全、匀、齐,有利于培育壮苗。
5、提高播种质量
根据选用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制定的小麦目标产量,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河南小麦适播期内半冬性品种每亩播量7-10kg,弱春性品种每亩播量10-14kg。播深要求沙壤土3-4cm,粘土、砂姜黑土1-3cm(注意粘土、砂姜黑土播后喷出苗水)确保播深一致,下种均匀,覆土镇压良好,播到头、播到边、不重播不漏播。
1.首先提高整地质量,达到深、平、细、实、墒、碎
2.优秀的播种机械
3.精准的操作技术
4.合格的播种种子
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关键技法
一、精细整地
耕前整地主要是立即灭茬,尽量把雨季降水蓄积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耕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之前、之后都可以根据需要整地。对于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中产田耕深要达23厘米以上。总体来说,机耕要和机耙结合,整地要满足如下农艺要求:及时,以利于防旱保墒;表土层松软细碎,表土层下有一定的紧密度;工作深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深浅一致;地面平整,无漏耙、漏压现象。常用的整地机械是圆盘耙、钉齿耙、旋耕机等。在整好地的基础上,一定要造好墒,保证足墒播种。旱地麦田,遇雨要抢时播种,以确保苗全、苗齐。
二、选用良种
合理地选用良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但是,良种是相对的。每个良种都有其固有的特性,都要求一定的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合理地选用对路的良种,搞好品种布局。但所选的品种不宜过多或过少。品种过多易造成种子混杂,过少则会降低整体抗灾能力,增加农事活动的难度。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2-3个品种种植最好。在品种选用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选用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便于及时收割和下茬作物的生长。二是选用适播期较长、播期弹性大的品种,针对近几年暖冬、倒春寒危害和干热风频繁发生的情况,注意适当晚播。三是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并配套推广精播半精播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后期倒伏危险。
三、种子处理
选用14%纹枯灵种衣剂按药种比1:50或15%小麦种衣剂按药种比1:50-60拌匀包衣播种,可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等,并可兼治害鼠。
四、配方施肥
除了早耕地和水浇地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外,还应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这是小麦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要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重点调整好氮磷配比,以提高肥效。高产田要“控氮、增磷、增钾”,中产田要“稳氮、增磷”,低产田要“增氮、增磷”。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每亩施标准氮肥50-70千克,标准磷肥40-50千克,钾肥10千克,锌肥1.5千克左右,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中产田一般每亩施标准氮肥50-60千克,标准磷肥50千克,钾肥5-10千克;低产田一般每亩施标准氮肥40-50千克,标准磷肥50千克。同时要注意施肥办法,提高肥效。施用碳酸氢铵要跟犁撒施,以免肥料挥发,降低肥效。
五、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也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壮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要严格掌握播种时间,确保适期播种。
六、适深播种
在深耕细作的情况下,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中,而浅耕粗作情况下,根系分布在0-20厘米土层中,根深才能叶茂产量多。小麦的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播种过深,小麦地中茎伸长过长,使正常情况下不伸长的分蘖节第一节以至第二节间伸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营养物质过多,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植株内养分积累少,抗冻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播种过浅,种子在萌发出苗过程中会因土壤失墒而落干,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同时播种过浅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不利于安全越冬。
七、防病虫除草
播种期是预防多种小麦病虫害及麦田杂草、鼠害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抓好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和种子包衣工作,力争全面控制麦田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对地下害虫或小麦吸浆虫比较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土壤处理。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0.3千克,加水1-2千克,拌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每亩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3.5千克,拌细土15-20千克,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进行土壤处理。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条锈病,可用2%立克秀按种重0.1%-0.15%,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重0.15%,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按种重0.12%药量拌种。三唑酮、禾果利用量过大对小麦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药害。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毫升,加水3-4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匀后堆闷12小时播种。小麦全蚀病,可用2.5%适乐时100毫升,加水1.5-2千克,拌麦种50-100千克,晾干后播种。此外,小麦出苗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消灭草害。
八、因不同栽培技术体系,抓主要技术环节
一是旱作麦田一定要选择抗旱品种,以种省水;并且要做到精细整地,多施有机肥和增施磷肥,以起到贮水、保水和以肥济水的作用。旱作小麦应适期早播,建立合理群体(基本苗每6亩8-12万),以苗节水。此外,适时灭茬、划锄和镇压,也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二是精播麦田,要注意提高整地质量,在肥料足、墒情好的前提下采用精播机播种。还要注意选择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在适宜的播期内,早播的每亩基本苗达到6-8万,中播的8-12万,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可相应增加4-6万基本苗。三是半精播麦田的基本苗应掌握在每亩12-18万,早播的取低限,晚播的取高限。四是晚茬麦要采用“四补一促”栽培法,即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以好补晚和管理一促到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晚播早熟品种和适当增加基本苗数,以夺取晚茬麦高产稳产。
九、旱地覆膜
①及时整地、消灭杂草,真正做到地平、地绒、上虚下实、无根茬、确保盖膜质量。②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坚决杜绝白茬下种。③选择优种,地膜小麦要选择抗寒、抗旱、耐晚霜、抗病、中矮秆、大穗、大粒、优质的小麦品种。④搞好药剂拌种,控制麦田病虫危害。⑤播种量。播种量依品种、播期和当地生态条件而定。施肥充足,地力基础好的田块,每亩播种量掌握在 8千克左右,反之可加大播种量1千克,使基本苗控制在高肥地15-16万,中肥地16-18万之间。⑥抓紧时机适墒早播,亩播种量为3-4千克。⑦调好机具,提高播种和盖膜质量,膜上用土打挡压膜,以防大风揭膜。
1、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小麦种子质量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特别是小麦的芽率必须高于85%,并且籽粒饱满,芽势强,出苗整齐,易培育壮苗。
2、种子必须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
小麦种子的表面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源与地下害虫,如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杆黑粉病、全蚀病菌等;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实行小麦种子播前药剂拌种或包衣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的发生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确保一播全苗。
3、科学整地
结合秸秆还田,撒施底肥,于播种前3-5天完成整地作业。机耕深度24cm左右,翻垡一致,犁到头,犁到边,至少进行两遍梭耙和一遍通耙,达到土壤细碎、平整、无坷垃、无残茬。粘土地注意适墒整地,随犁随耙,以提高整地质量。旋耕作业的深度要达到18cm左右,必须进行镇压或两遍耙磨,达到土壤细碎,平整无大坷垃,上虚下实较理想的播种状态。
4、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小麦正常出苗的保证,(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70-80%)。沙土地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整地,达到足墒播种;粘土地墒情不足时,应浅播种,喷出苗水。确保小麦出苗全、匀、齐,有利于培育壮苗。
5、提高播种质量
上一篇: 贡柑严重落叶,叶子中间变黑色,有落果现象
下一篇: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