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食用菌 > 其他食用菌 >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措施有哪些? 其他食用菌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四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栽培房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饲养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至少3000米 以外;场地采取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清净无污染,严禁污水喷菇、浸水。

  二、提倡生物防治。培养料配置可采用植物抑霉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木本油料植物菜籽饼等均可制成植物农药杀虫、治螨。还可以采用壮菇抑虫、从菌种选育、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入手,减少病虫害,育壮菇体,增强自身抗病抵害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特异性菇类轮作、间作、如竹荪有一股浓香味,蚊虫闻而生畏,采用菇、荪交替轮作也有利于防虫。

  三、实行物理防治。接种室、发菌室、超净工作台等,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杀菌;也可采用电子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栽培房采用黑光灯诱杀菇蚊、蝇、叶蝉等昆虫。菇房(棚)门窗安装防虫网、纱窗等。

  四、严格科学用药。坚持以防为主,在确定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锐劲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用药应在没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进行,并注意少量、局部施用,防止扩大污染。严禁在长菇期喷洒农药,禁止在菇类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甲基1605、1059、久效磷、水胺硫磷、杀虫脒、氧化乐果、毒杀酚等一切汞制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 生产原料控制  

1、原辅材料,如杂木屑、秸秆、麸皮等,要求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秸秆等原辅材料应在作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  
2、添加剂中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养料。  
二、 栽培过程控制  
1、培养基配制在确保所用的原辅材料的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相应食用菌的栽培工艺,按照培养基配方将各项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并控制到适当含水量,及时进行装袋、灭菌。  
2、菌丝培养按照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创造最适菌丝生长培养环境,在接(播)种后7 d应查看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当菌丝的生理成熟后便可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按子实体生长不同阶段特点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管理,温度的升降可利用自然气候变化或温度调节器来控制,采取的方法必须卫生、安全。搞好出菇场所的环境卫生,栽培前应预先打扫卫生、消毒菇房;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残根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每潮金针菇生产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菇房,重新消毒菇房。  
4、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抗病虫品种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管理等多途径达到防治目的。菇房应安装防虫纱窗、纱门、防虫网和诱杀灯等设施预防病虫害发生,必要时可以使用符合国家农药规定的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但在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三、产品的包装、贮运及检验  
1、采后处理 采收后应及时进行采后处理,鲜菇采用冷链运输,保鲜材料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卫生标准,以免产品受到二次污染。  
2、包装标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用菌生产、经营记录制度,要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对包装上市的金针菇,就标明产品名称、产品采用标准、等级、重量或数量、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做好安全生产记录。产品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