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苗补苗,保证全田株数。补苗后,及时、适当增施清粪水,保证成活。
2、早施苗肥,喷施硼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对缺磷、钾、硼的土壤,补磷、补钾、补硼。对红沙岩和部分泥质岩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水稻土种植的油菜,应增施硼肥,如遇冬旱应当特别重视施用硼肥。每亩用猪粪水800——1000公斤,加尿素5~6公斤,过磷酸钙8-10公斤窝施,硼砂50-100克,加水 50公斤 ,即配成0.1-0.2%浓度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有利于发根、长叶。
3、重施开盘肥,争早发
越冬期是油菜花芽分化,奠定一次分枝数和结角数的重要阶段。重施开盘肥既能促使油菜在越冬期内多发根,多长叶,达到冬壮的目的;又可使一部分肥料春用,使油菜春后早发。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一般亩施粪水1200-16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6—9公斤。
4、稳施蕾苔肥、喷施硼肥促高产
蕾苔肥是促进油菜春发稳长,枝多,争取角多的一次关键性肥料。根据苗情特点及开春后的气温情况,以早发稳长不早衷不贪青迟熟为原则合理施肥。对开盘肥不足,长势差,有脱肥趋势的田块,蕾苔肥要早施重施;对开盘肥用量重,叶片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 蕾苔肥要不施或看苗少施。
蕾苔肥宜在苔高10—15厘米时施用,宜早不宜迟。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施,一般亩用猪粪水800——1200公斤,加尿素5~6公斤窝施,每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公斤。幼苗长势过旺的,亩用15%多效唑 1克 兑水10公斤喷施控苗。
5、中耕培土、除草、防冻害
结合追肥做好中耕、松土,培土工作,保证根部通气,以增厚根际土层,吸热增温,增强菜苗防冻能力,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肥效的发挥。除草,可用化学除草,在杂草2~3叶期时,每亩用12.5%盖草能40~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在行间杂草上。
6、抓好病虫害防治和花期喷施硼肥
油菜病虫害重点是防治蚜虫、菌核病、霜霉病等。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菌核病在初花期每5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每次用70%甲基托布津5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72%克露可湿粉1000倍液防治。花期是油菜一生中需硼量最大的时期,缺硼时,花粉发育不正常,有花不实,开花无角果或角果内籽粒大,粒数少。为了满足油菜需硼要求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667平方米常用硼砂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75-100公斤喷雾防治“花而不实”的现象,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油菜产量。
7、清沟排渍,防止田间湿度过大,保证油菜健壮生长
1. 中耕松土
农谚说:。‘锄头上有火又有水”,指的是通过中耕锄草,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也可切断土壤
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据研究,油菜在土壤耕作层的水、气容积为1:1的情况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据研究,油菜在土壤耕作层的水、气容积为1:1的情况下,有利于根系生长。冬季深中耕可迅速改变土壤水、气、温、肥的不良状况,特别是三熟制油菜田,由于晚稻脱水时间晚,不能晒田,收割水稻后急于耕地移栽,土壤整地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板田移栽的,没有翻耕整地,因而冬季深中耕显得很重要。
据调查,经过深中耕的,一般土壤空气要增加5%~10%,温度降低5%~10%,地温提高1~2℃,硝态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多。
中耕松土的时间、次数和深度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直接油菜,则在定苗后进行第一次浅中耕(3~5厘米深),到11月份进行第二次深中耕(7~10厘米深),并结合培土壅兜,可以减少冻害和防止春后倒伏。移栽的油菜,栽后未成活返青之前,不宜中耕,以免掀动土块,影响成活生长。栽后半月左右进行第一次浅中耕,消除表土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到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进行1次深中耕,疏松土层,促进根系下扎。有可能的话,于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再进行:次浅中耕,并结合培土壅蔸。要注意,在大霜冻之时不宜中耕,以免损伤根系,加重冻害程度。
2.抗旱浇水
油菜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我国种油菜历来就有“粪大水勤”的经验。特别是甘蓝型油菜,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植株体内蒸腾的水分减少,组织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有机物质积累减少,从而影响油菜根系和地上部营养体的生长,甚至死苗缺棵。
3.防止早薹早花
防止早薹早花的办法。
(1)中耕松土。通过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改善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再是经过中耕松土,损伤了一部分根系,对油菜生长暂时有些抑制,这样有一定缓和抽薹开花的作用。
(2)及时追施速效氮肥。较多地施用氮肥,能加强植株的营养生长,而削弱其生殖生长。不过,施肥要看具体情况。如己播种早,植株生长旺盛高大而已抽茎的,则一般不宜施肥。对黄瘦的抽草苗,则应及时重施速效氮肥。这样不但能预防或减轻抽薹开花,而且对于春后的生长发育很有利。
(3)及时摘薹。对已经抽薹的油菜,则应及时摘薹。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对那些因播种过早造成疯长而提早抽薹的油菜,在薹高30厘米以下时抽薹,很有效。对那些生长瘦的抽薹植株,及时摘薹也有一定作用。摘薹不但能挽救因提早抽薹开花所带来的损失,对生长健壮的油菜还有促进分支生长,增多结角的作用。
那么,摘薹为什么能防止提早抽薹开花的不良影响呢?据研究,油菜在冬季抽薹的情况下,菜苗如要长高16.7厘米,在平均温度10℃左右时,一般要15天左右的时间。摘薹后侧芽萌发重新进入抽薹又需4~5天。因此,摘薹就等于使油菜的生长推迟20多天。这样不但抑制了主薹继续生长,避免冻多,同样能促进基部分枝萌发。对于生长旺盛的油菜,这样做下但不会减产,反而还能增加产量。
冬季摘薹,要抓紧时间进行。在抽薹13~17厘米高时比交好摘。这时可摘去茎尖6~9厘米。如果薹子很高且已开始开花,这时才摘薹就晚了。因此时植株木质化程度已很高,且常常空心了,摘薹后伤口不易愈合,空心处易流入水而导致腐烂。同时植株衰老后下部的腋芽生长力衰弱,不易长出大分枝,难以弥补损失。所以在发现提早抽薹的植株后,应随时分比将薹子摘掉。摘薹宜在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的愈合。摘薹后必须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如果是瘦弱的植株,摘薹后不及时追肥,反而会造成损失。
4.防止春后受渍
排水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排除地表径流和表层过多的土壤水分;二是降低地下水位。在生产上常常是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一般排水不良的积水地区,往往地下水位也较高,因而在排水时要考虑综合措施,既要排除地表径流,又要降低地下水位。以排除地表水为主的沟道网,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能排除应排的水量,厢沟要深,排水要畅;以降低地下水位为主的排水渠道网,则重点是控制地下水,要求围沟深大,能及时排除积水。目前,生产上推选的深沟高畦排水措施,效果很好。
1、查苗补苗,保证全田株数。补苗后,及时、适当增施清粪水,保证成活。
2、早施苗肥,喷施硼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对缺磷、钾、硼的土壤,补磷、补钾、补硼。对红沙岩和部分泥质岩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水稻土种植的油菜,应增施硼肥,如遇冬旱应当特别重视施用硼肥。每亩用猪粪水800——1000公斤,加尿素5~6公斤,过磷酸钙8-10公斤窝施,硼砂50-100克,加水 50公斤 ,即配成0.1-0.2%浓度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有利于发根、长叶。
3、重施开盘肥,争早发
越冬期是油菜花芽分化,奠定一次分枝数和结角数的重要阶段。重施开盘肥既能促使油菜在越冬期内多发根,多长叶,达到冬壮的目的;又可使一部分肥料春用,使油菜春后早发。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一般亩施粪水1200-16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6—9公斤。
4、稳施蕾苔肥、喷施硼肥促高产
蕾苔肥是促进油菜春发稳长,枝多,争取角多的一次关键性肥料。根据苗情特点及开春后的气温情况,以早发稳长不早衷不贪青迟熟为原则合理施肥。对开盘肥不足,长势差,有脱肥趋势的田块,蕾苔肥要早施重施;对开盘肥用量重,叶片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 蕾苔肥要不施或看苗少施。
蕾苔肥宜在苔高10—15厘米时施用,宜早不宜迟。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施,一般亩用猪粪水800
下一篇: 西瓜适宜的土壤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