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
防治技术
(一)防治成虫,降低产卵。利用粘虫成虫产卵习性、趋光、趋化性,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换一次草把,换下的枯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成虫。
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
3.性诱捕法。用配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玉米田,诱杀产卵成虫。
4.杀虫灯法。在成虫交配产卵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晚8点至早5点开灯,诱杀成虫。
(二)防治幼虫,减轻危害。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
1.达标防治。当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5-30头/平方米、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头/每百株以上时,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千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或25%氰 辛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或用5%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5%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早期防治。低龄幼虫期可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粘虫幼虫效果好,且不杀伤天敌。
3.注意事项。施药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要求喷雾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遇虫龄较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虫量特别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侵入玉米雌穗的粘虫可采用涂抹内吸剂药液的方法防治。施药机械可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或采用烟雾机喷雾。喷雾时要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
(三)建封锁带,防止转移。在粘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撒成15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1、农业防治: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50毫升加77%敌敌畏25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均匀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灭幼脲5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注意个人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玉米粘虫是一种危害性大,但容易防治的害虫,虫体发黑,成虫约 1.5-2cm, ,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据农业专家一致认为:今年三代玉米粘虫呈重发态势, 8 月上旬进入危害盛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表现为:
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三天就可危害到咬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
化学防治措施:
选用 48% 毒死蜱 1500 倍液,或 4.5% 氯氰聚酯 1500 倍喷雾;严重田块可选用 2.2% 甲维盐 1500 倍与 48% 毒死蜱 1500 倍液混合喷雾,亩喷药液 40-50 公斤。喷药时间选择早晚幼虫活动取食时,重点喷施部位为心叶,发生严重田块连同地头杂草一起喷施
上一篇: 哪种疾病会出现“槟榔肝”这种现象?
下一篇: 提高鱼苗培育存活率有几个关键?